重庆频道消息 山高坡陡、河谷纵横,千百年来,横亘在渝东北的秦巴山脉滋养着这里的山民,但同时又将他们“锁”在了深山,难以摆脱贫困的命运:他们是重庆市推进城乡统筹最难啃的“硬骨头”。
随着中央将连片特困地区确定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去年,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目前,我市秦巴山片区的贫困状况到底如何?这里的干部群众为摆脱贫困作了哪些努力?新时期扶贫工作面临哪些难点和挑战?重庆日报于近日派出三个小组,深入到我市秦巴山区8区县的贫困山区采访,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三路纵深走秦巴”。
公路通到家门口,煮饭用煤气罐,垃圾有人清运,洗澡有热水淋浴,购物有超市……3月15日,记者在位于秦巴山脉腹心地带的贫困地区——城口县岚天乡调查时,住在场镇的姚丕全说:“现在已离不开这样的新生活,但在几年以前,我根本不敢奢望这样的生活。”
姚丕全是2011年底搬到场镇居住的。近年来,该乡通过引导大户、专业合作社上山规模化发展干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既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又加快了高山移民的进程。
岚天乡位于城口县东部的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场镇位于岚溪河畔,距县城32公里。记者看到,这个小场镇的最大特点就是“新”,多数房屋都新建不久,它们风格统一、错落有致,非常精致。
山下没地种,山上农民不敢下山
“场镇的大部分居民都是这几年从山上搬下来的!”岚天乡党委书记陈良丰介绍,在2009年时,场镇居民只有70户、300人,现在已增加到408户、1635人。这个数字看似不大,但对岚天乡来说却是非常惊人:因为该乡总共只有901户、3417人。如此算来,该乡48%的人口都已集中在场镇居住。但在几年以前,姚丕全他们根本不敢想像这样的好生活。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离不开山上的土地。岚天乡虽然只有3000多人口,但幅员面积却有108平方公里,分散在大山深处的农民,每户都拥有几十亩耕地和林地。姚丕全一家就拥有20亩耕地,虽然土地瘠薄,但种满玉米、红苕、洋芋,一家人的口粮绰绰有余,另外每年还可喂出四五头肥猪,一年到头都有腊肉吃。姚丕全说,“但一年卖点粮食、卖几头猪,也只能挣点‘盐巴钱’,给孩子缴缴学费,买点日常生活用品。”
而岚天乡场镇位于河谷一块狭窄的坝地上,既无企业,耕地又少,下山的农民不仅不能实现就近就业,连找一小块地种菜都非常困难。
因为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岚天乡的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得异常艰难。
据陈良丰介绍,在1997年以前,他们和其它贫困地区一样,主要实施“就地扶贫”,但岚天乡山大沟深,农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非常高,将那点扶贫资金撒到各村,几乎不起任何作用。
从1997年起,他们开始推行异地搬迁扶贫试点,其主要做法就是采取政府给予一定补贴的方式,由高山居民自主找地、分散安置,但实施的效果也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在山下找不到事干,没有地种,无法摆脱土地的束缚。
大户上山流转土地,大量农民搬迁下山
陈良丰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解决人地关系,把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岚天乡位于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不可能发展工业,但可以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啊。
从2007年起,该乡开始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鼓励他们上山流转土地,发展“林上挂果、林地种药、林下养鸡、林间养蜂”等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的立体林业产业。
2008年,市政府出台地票交易政策。岚天乡抓住这一机遇,将高山移民的重点从自主分散安置转向集中搬迁安置:一方面,他们鼓励大户、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规模;另一方面,他们在场镇规划布局集中安置点,并由政府统一购置宅基地、建设各种配套设施,吸引农民下山建房。
2009年,姚丕全将一半的耕地以每亩每年500元的租金流转给中药材种植大户李明军,另外一半的耕地继续由自己经营。不同的是,他加入了村里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并在合作社的指导下,将过去种植玉米、红苕、洋芋等“三大坨”的土地,全部种上板栗树,并在林下种植桔梗、云母香等中药材。
这样一来,姚丕全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板栗基本不用管,中药材每年只需除一两次草、施一两次肥。他由此下定了到场镇建房居住的决心。
新产业起来了,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据记者了解,大批农民搬迁下山,反过来也促进了岚天乡的土地流转速度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催生了一批规模种植大户,使干果、中药材等新产业,迅速代替玉米、红苕、洋芋,成为该乡新的支柱产业。
截至目前,该乡已发展起了20多个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了7000多亩土地,其中,光李明军一个大户就经营了3000多亩林药基地。
在大户和合作社的带动下,岚天乡至今已发展起5000多亩中药材基地、1万余亩干果基地、10万只山地鸡养殖规模,林药基地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八成以上。
产业的调整,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姚丕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以前虽然在山上有20亩坡耕地,但土地产出少,亩均玉米产量只有500多斤,亩均纯收入只有200元左右;而他将土地流转出去后,每年租金就有5000元,去年他还采挖了3亩桔梗,共销售1.2万元,年纯收入比以前高出好几倍。他表示,随着其它中药材和板栗树的陆续投产,他的收入水平还会继续上涨。
岚天乡政府提供的数据表明,2012年,这些新发展起来的板栗、核桃、中药材、山地鸡等立体林业产业,使全乡人均增加收入1600元,该乡2012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达到730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41%。
据城口县扶贫办介绍,自2008年以来,城口已通过“产业上山、人口下山”的方式,新发展起10万多亩板栗、核桃等干果基地和20多万亩中药材基地,以及1000万只山地鸡和10万箱中蜂养殖规模,共搬迁高山移民3万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