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店曾有一个“排长队!二了吧”的广告,告诉在超市排队的人们到1号店网购是“不二之选”。对于在超市排队的顾客来说,去1号店或许是“不二之选”,但对于1号店的投资方来说,并非如此简单。
沃顿商学院博士、戴尔公司高管,1号店的二人创始团队,头顶光环,先后投资1号店的中国平安与沃尔玛也同样声名显赫。
凭什么,1号店能赢得中国平安和沃尔玛的青睐?又为什么,中国平安从战略投资者变身财务投资人?1号店在沃尔玛的商业版图中又将扮演什么角色?
1号店曾风光无限。
2008年7月,在电子商务领域里突然出现了一家名叫“1号店”的大型网上超市,创始人是于刚和刘峻岭,这两位曾经的戴尔公司同事,选择了携手创业。
和其他电商网站不同,1号店的特色不是卖书、卖家电,也不是做平台,而是售卖生活日用品,他们称自己是国内首家网上超市。
那时的于刚,意气风发,雄心勃勃。他预想,1号店创业前期依靠大资本投入,做大规模,不断分摊后台技术、运营和物流成本,继而持平,最终跨入盈利,盈亏平衡点在营收60亿元。
然而,现实并不是总会和预想同步。至2009年10月前后,1号店营收仍不足亿元,这时第一笔融资已经用完,后续的投资还没进来。“当时1号店业务快速扩张,已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注资,整个公司资金链将会出大问题。”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500强高管”的光环并不是总能当饭吃。于刚和刘峻岭开始频繁接触风险投资机构。“这是一个迫不得已的决定,因为1号店没钱了。这是现实问题,所有的理想都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当一个人的钱全烧光了,你能怎么样?如果没有钱,你就会被竞争对手干掉。”于刚似乎别无选择。
由于企业估值与资金到位时间方面的分歧,风险投资始终没有谈成。
天无绝人之路,困境中转机出现。在一次打高尔夫时,于刚与刘峻岭一直在说1号店的事情,期间,有位同场的人也按捺不住参与了讨论,这个人是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1号店陷入困境已无钱可烧,于刚向马明哲问及注资事宜,起先马明哲要求全资收购,讨价还价后创始人团队转让了80%的股权。
自2004年左右确保平安保险业务的稳定后,马明哲将其大部分精力转向创新业务,他开始认真观察和思考互联网。随后平安保险电销、网销业务推出,平安万里通也借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积分形式贯通平安集团各项业务。
2010年,平安保险集团出资8000万,收购1号店80%股权。同时,平安保险集团和1号店创始团队签订了一份经营团队股权激励协议。
★失败的战略布局却赚了大钱
精明如马明哲绝不做亏本的生意,平安肯“出手相救”,看中的是1号店的医药资源。虽然头顶“首批专业健康险公司之一”的光环,但在中国平安诸多子公司中,平安健康险却一直免不了“短板”的质疑。如何快速推进健康险的发展,平安希望通过互联网实现突破。
2010年初,1号店收编广东保利祝福你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将其变更为广东壹号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之后,壹号大药房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获得互联网交易服务证书。在收购1号店80%股权、拥有药店“壳”资源后,平安迅速推出平安药网和平安医网。
据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敏介绍,平安药网是1号店在广东壹号大药房的基础上,创立的新一代专业医药健康产品B2C电子商务网站,取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许可证》,而平安医网提供包括疾病、保健等海量专业健康信息,其设想是成为健康资讯一站式服务网站。
2010年这一年,1号店销售额突飞猛进,从2009年的4600万元飙升至2010年的8.05亿元。这其中有电商市场整体井喷的因素,更源于平安对其的扶持。
平安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平安打造的综合金融万里通积分平台,和1号店实现对接,平安信用卡的持卡人能用积分在1号店里购物。此外,平安集团采购多通过1号店,1号店甚至成立了专门的集团采购部门处理来自平安的订单。
相比之下,1号店给平安的回馈却并不理想。1号店与平安医网、平安药网的资源整合效果并不理想,没有为平安旗下业务带来更多的互联网用户。
“平安没得到它想得到的东西,1号店对它的主营业务应该没什么帮助。”知情人士分析说。
“我们并不计较它即刻的投资回报,而看中未来潜能的开发。”谈及1号店预计什么时候盈利,于刚如是说。只是,平安等不了它长大,一号店并非平安的不二选择。
没有通过1号店达到预期目标的平安,开始考虑倒手。2011年5月,平安以6500万美元(约4.5亿元人民币)将1号店20%的股权转让给商业零售巨头沃尔玛。
对于平安而言,投资1号店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平安内部仿佛也没有共识。但可以肯定的是,平安出让的20%股权在短短1年间增值近10倍,从财务投资的角度看,是个好买卖。
★“网上沃尔玛”遇到沃尔玛
“请叫我网上的沃尔玛吧。”于刚曾经这么说。这句话像是预言。
在平安为1号店寻找接盘者时,起初的竞购者中有腾讯集团和红杉资本。据说腾讯一度是其中的最佳候选者,马化腾在2011年3月还曾去过1号店的上海总部,并拜访过马明哲。当年4月份开始,腾讯与1号店甚至已经开始在团购项目及部分端口上开展合作。
只不过,双方一直无法达成一致:平安对1号店的估值约为20亿元,且不打算出让控股权;红杉资本和腾讯集团都觉得估值偏高,且均提出要得到1号店控股权。
解开僵局的是沃尔玛。沃尔玛同意以接近平安集团估值报价购买1号店20%股权,并同意兑现1号店管理团队与平安集团原先签订的股权激励协议。
“我们对投资备感兴奋,中国网购规模近年来迅速增长,到2016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和美国相当。”沃尔玛相关负责人认为,1号店将获得沃尔玛一流的技术和能力来服务中国顾客,同时1号店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也将为沃尔玛的全球业务和顾客带来益处。
“沃尔玛此前在中国建立了自有直属的电商团队,但其中管理层多数来自香港、台湾,对内地市场的熟悉程度有待提高。”电商业资深人士认为,拿下1号店对沃尔玛深耕中国市场有帮助。
而沃尔玛如此迫切地接盘1号店,与当时它自身的困境不无关系。那段时间,因为过期食物、裁员等事件,沃尔玛正遭遇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大的困难,且多位高管离职。沃尔玛希望通过投资1号店,涉足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帮助其度过困难时期。
距首次转让不到1年时间,2012年2月,平安再次出让1号店股权,至此沃尔玛持股增至51%。平安一开始并没有完全打算放弃1号店的控股权,为何1年以后再次变心?
平安内部人士说,这符合马明哲的一贯风格:一个投资项目启动2年仍不明显见效,就会果断撤出。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2011年11月,时任平安信托直接投资部副总经理的陈刚用1号店全国销售网络作为谈判条件,答应1号店将为上海家化提供全国分销渠道,最终帮助平安成功入主上海家化。只是,随着陈刚后来的淡出,1号店在平安内部的话语权明显减弱,间接推动了1号店短期内再次被出售。
★1号店“半渡小卒”心难安
于刚曾说过,其他东西我们可以不做,1号店我们不能不做,“这个企业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他也曾说过,这个世界离开每个人都能转动,“假如我不配在这个位置上,假如有更具远见、有领导力、更卓越的人出现,他能领导这个企业,让它走得更快、更好。那让他来管,我会更放心”。作为1号店的创始人,其纠结之心可见一斑。
对于创始人而言,放弃控股权是个艰难的抉择,但对于1号店本身而言,用股权换来企业长远的利益,确是非常值得的交易。
“沃尔玛的供应商可以给我们提供优惠价格,沃尔玛很多自有品牌也会放在1号店上直接销售。我们也学习了沃尔玛的仓储管理,采用了沃尔玛的城际间物流系统。”于刚认为,平安和沃尔玛对1号店的投资都是战略投资,两大集团给1号店提供的不仅是资金也有很多其他帮助,如顾客价值、品牌价值、供应链管理价值等。
“尽管沃尔玛占有1号店51%的股权,平安是重要股东,但是我们团队一直保持独立运营,根据投资协议,未来1号店还是会独立上市。”于刚信誓旦旦。
有业内人士认为,东家换人对于1号店而言是件好事,因为可以同时获得两家巨头的资源支持。未来独立上市成行的话,1号店才算是“卒子过河”,目前的情况,对于1号店来说,恰恰是“半渡”状态,在电商市场上寻求业务突破、股东间的协调、创业团队和资本方的协调都至关重要,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极具破坏性。
仍持有1号店约39%股权的平安,位列1号店第二大股东。对于平安而言,战略布局的设想已无法实现,索性财务投资到底,坐等1号店IPO。中国平安相关人士表示,平安万里通与1号店的合作协议期到2014年,对于1号店的发展,平安仍尽心扶持。
对于沃尔玛而言,与1号店的关系则微妙得多。“对1号店投资的完成将有助于我们在中国进一步实现沃尔玛的使命,即帮助顾客省钱,让他们生活得更美好……这项投资同时也表明我们致力于在中国发展电子商务,并把最好的购物体验带给中国消费者。”这是沃尔玛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的描述。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态度耐人寻味。沃尔玛投资1号店主要是为了推动自己的主业,沃尔玛会不会全面接盘?那时,1号店会不会沦为沃尔玛网站的一个频道?而如果1号店IPO短期内无望,中国平安会不会彻底转身?
令人为它捏把汗。殷 楠 陈 颐 郭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