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位于北碚东阳镇夏坝的国立复旦大学重庆旧址修葺一新,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昨日,一群头发花白的复旦老校友相约来到这里,回忆那段艰难、乐观、不屈的岁月。
修复后的国立复旦大学重庆旧址为一幢一楼一底的土黄色楼房,陈列了上百张(份)图片、文字、实物和影像资料,虽然一张张老照片颜色泛黄,但照片上那些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人物,向人们展现出抗战时期,复旦大学学子不畏艰辛、不怕牺牲和勇于奉献的爱国情怀。
看到照片和遗物,冯宗寅等数位耄耋之年的复旦老校友潸然泪下。他说,当时复旦大学迁到下坝后,时任校长陈望道给下坝改了一个字,取了“华夏”的“夏”字,以表达复旦师生的爱国之情。
“这张照片上的年轻人是我!”94岁的复旦老校友曹越华指着一张老照片激动万分地说。照片是1940年3月,复旦大学足球队参加由宋庆龄组织的支援抗战前线劳军募捐义赛时拍摄的。
曹越华告诉记者,尽管当时日机时常前来狂轰乱炸,但学校各类社团活动,例如篮球、足球、习武活动依旧开展得热火朝天。“当时学校共建了四座简易平房,作为教室和宿舍,分别以校训命名为博学斋、笃志斋、切问斋、近思斋。”回忆当年,曹越华感慨万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