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正加快建立蔬菜应急供应机制,旨在当市场供应发生剧烈波动时,增加市场供应量,让市民有菜吃,且菜价不高于全国大中城市平均水平。这是近日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的。
近几年,受全国性极端天气、市场供应不均衡等原因影响,菜价波动较大,增加了市民生活成本。“从2010年开始,重庆市即着手建立蔬菜应急供应机制,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调控,减少因供应量下降而带来的菜价波动。”市农委副主任张洪松说。
准确地预警,才能让调控“有的放矢”。目前,重庆市已建立起较完善的蔬菜供应监测预警机制,除了可监测超市、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菜价外,还可“上溯”到产地批发价;利用高速路“绿色通道”监测进出重庆市的蔬菜品种、产地、目的地,这种监测在全国还是“独一家”;平时通过网络、12316手机报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在重要节日以及传统意义上的“春秋淡季”到来前,提前近两个月召开蔬菜供求形势分析会,使蔬菜品种、产量尽可能与市场“匹配”。这种全方位预警的有效性,受到农业部肯定。
受极端气候影响,蔬菜供应量大减,怎么办?近年来,重庆市加快了相关项目的建设步伐:引入工厂化芽苗菜生产企业落户铜梁,目前该企业每天生产50吨黄豆芽、绿豆芽供应主城,在紧急情况下,产量还可增加到100吨,而未来将达到200吨;在主城、万州等地,建立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目前日产量已有六七吨,在需要时,产能还可进一步提升;在璧山等主城周边区县,建起几万亩大棚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增温、喷雾等,速生绿叶菜两三周便可上市。根据预警信息提前生产,这些生长期较短的蔬菜上市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平抑菜价。
此外,重庆市在产地、批发市场已建成库容10万吨的冻库,既可缓解因蔬菜滥市带来的菜价过低问题,也可根据监测预警提前储备部分蔬菜,在菜价上涨时投放市场,缓解“吃菜贵”。
“在全国大流通范围内,蔬菜作为商品率较高的农产品,我们将尽可能做到重庆的菜价不高于全国大中城市平均水平。”张洪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