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8日,北京地铁族的队伍壮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全市轨道交通路网的日客运量达到1027.53万人次。10年前,这个数字才132万。预计至2016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里程将达664公里。
□客流猛增“潮汐流”会更加明显
去年年底,6号线、10号线二期、8号线南段、9号线北段开通后,本市的轨道交通客流量逐渐增长。上周五(3月8日),北京地铁全网日客运量达到1027.6万人次,比开通前增长近220万人次。这也是继3月1日,客运量首次突破900万大关后,再次以最短时间刷新纪录,使得北京的轨道交通出行量占到市民公共出行总量的39.89%。
据交通委介绍,3月8日,10号线、2号线、13号线、6号线、9号线、亦庄线、昌平线、房山线客运量均突破历史纪录。其中,10号线达到169.79万人次,位于全路网客流之首,较开通前客流几乎翻倍。另外,2号线、4-大兴线也分别达到151.75万人次、146.65万人次。
据市交通委介绍,4条新线路开通后,地铁10号线客流量猛增,从开通前的90万人次增至169万人次,6号线也从开通之初的20多万人次增加至60多万人次。随着市民对6号线的逐步适应,6号线的客流量将进一步增大。
市交通委表示,虽然3月8日当天,受工人体育场举行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新国展举办第二十届中国(北京)国际建筑装饰及材料博览会以及“三八节”的影响,客流量猛增,但随着5月5日10号线贯通以及14号线一期开通,1000万客流量将成为常态。
同时,随着客流量的增加,郊区线路与主干线路的联通,“潮汐流”会更加明显,而且对于主干线末端车站的换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缓解压力 正在研究南延昌平线
北京轨道交通路网管理指挥中心负责人表示,为缓解客流压力,增加既有线路的运能,地铁运营公司将进一步缩短发车间隔。
目前,2号线、5号线正在进行供电方面改造,完成后发车间隔会有所缩短。为缓解10号线压力,相关部门已经购买17对新车,一期和二期贯通后尽快投入运营,缩短发车间隔。同时,启用宋家庄停车场,增加从宋家庄站的空车,这样10号线东段的压力将会大大减小。
另外,从长远看,加快线路建设也可缓解拥挤度。今年,昌8联络线将通车,届时,13号线将不再是昌平线乘客进城的唯一线路,昌平线乘客换乘8号线,可直达二环。
据交通部门负责人透露,为了缓解13号线西二旗站的压力,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将昌平线南延,与2号线在积水潭相接,并达到4号线的新街口站。但该线路尚在研究,未报发改委进行审批。
今年5月5日,10号线断点站将实现贯通,14号线6站率先通车。此外,年内8号线将南延至南锣鼓巷站。
□发展前景 2016年达到664公里
记者从交通委获悉,目前,本市的公共交通出行量占总交通出行量的44%。其中,轨道交通出行日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出行量的四成。
相关专家表示,发达国家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占总出行量的70%,而轨道交通出行量占公共交通出行量的70%至80%。类似莫斯科、巴黎、东京的地铁发车间隔都非常短,莫斯科能达到间隔1分30秒。
从路网密集度来看,北京与一些发达国家也有差距。目前,本市中心城区的路网密度刚达到0.2,就是说每平方公里200米地铁线,2015年以前的规划中提到,中心城区达到0.4。但像巴黎、东京中心城区的路网密度现在已经达到1.0的水平。
这意味着,本市的轨道交通甚至公共交通的发展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同时也是北京未来缓解交通拥堵的必由之路。
据国家发改委印发审批通过的2016年的轨道交通路网规划显示,将新增地铁8号线3期工程,北延地铁16号线,适时启动海淀后山线。预计至2016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里程将达664公里。
□对话专家
发展大站城铁缓解“潮汐流”
昨天,记者针对北京轨道交通未来应该如何发展等问题,采访了交通专家、长安大学教授段里仁。段里仁建议,可以大力发展地面城市铁路,和在地铁末端增设直达市区的公交车,来缓解拥堵。
京华时报:目前北京轨道交通路网的发展模式是怎样的?
段里仁:北京现在的轨道交通建设是一种放射性的状态,这和城市的发展有关。改革开放前,北京的城市道路主要是胡同,之后北京进行了大量的道路改造,建成了由5个高速环路组成的快速道路网。随着市民购买车辆的增加,环路难以满足出行需求,逐渐出现了交通拥堵问题。2004年,北京提出将发展轨道交通作为战略政策,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同时,为了满足城中心居民的出行,建设了这种放射性的地铁路网,这是适应城市的发展。
京华时报:这种放射性的建设方式带来怎样的好处?同时又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呢?
段里仁:放射性的建设方式可以很好地拉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比如说房地产、商业中心以及相关产业的引入。但同时,由于中心城区和郊区发展不平衡,造成了郊区县成为“睡城”,而且在早晚高峰时段轨道交通面临巨大压力,形成巨大的“潮汐流”。
京华时报:北京未来的轨道交通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如何化解当前的地铁拥挤问题呢?
段里仁:现在不少地铁线路末端的“潮汐流”现象明显,有关部门可以把路面的公交和地铁交通有机、有效地联系起来,在末端换乘站开通进城直达公交。比方说,市民从刘家窑去西直门,可能我要坐5号线再到2号线,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客流分析,开通一条从刘家窑至西直门的直达公交车。采用不同交通工具的换乘,提高运输效率,缓解地铁站末端拥挤问题。
另外,在发展地铁的同时发展地面城铁,比如巴黎,政府大力发展城铁,5条放射型线路穿过城区,且站间距很大,满足大量远距离出行的乘客需求。
最后还可以采用现代有轨电车的方式。现代有轨电车一般有七八个车门,比公交车的运载量大,且不必挖隧道,占用既有线路即可。欧洲很多城市采用此种交通方式,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记者黄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