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人物·“
90后”人大代表
“90后”代表虽然数量很有限,但引起的轰动却是巨大的。如同千里冰原上融下的第一粒水珠,没有人会轻视它潜藏的巨大能量和带来的强烈反响。
在日前公布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中,两位“90后”赫然出现在其中,她们分别是陈若琳和铁飞燕。前者是伦敦奥运会跳水冠军,后者是公路收费站收费员,铁飞燕用弱小身躯救起落水的修桥工人,用微薄的收入收养弃婴,被称为“最美‘90后’女孩”。
这两位“90后”全国人大代表的出现,引起了舆论的普遍关注。这意味着“90后”作为一个群体,已悄然地走向了社会的主流。此前,舆论对他们的关注,大多是挑剔和严厉的,坊间曾用“非主流”“脑残”之类的概念评价他们,而他们的诉求与喜好,也只被电脑游戏运营商和偶像剧制作者在乎。但这种局面,随着他们的身影在人大会议上的出现,已开始出现根本的改变,“90后”,全新登场了。
此前,各地“两会”上也纷纷出现“90后”代表和委员的身影。虽然数量很有限,但引起的轰动却是巨大的。如同千里冰原上融下的第一粒水珠,没有人会轻视它潜藏的巨大能量和带来的强烈反响。而“90后”代表们的表现,虽然生涩,但并不稚嫩,有些作为,甚至令前辈们刮目相看——贵州“90后”人大代表刘萍,挺着大肚子在村里一户一户地走访,提出涉及家乡民生的议案三个,并个性十足地说:“不能等上了会再说是来学习的!”;北京海淀区“90后”人大代表,北师大大四学生王晨关注公租房和蚁族群体,为广大“蚁族”的公租房申请,向有关部门提出尖锐但不失建设性的问题;广州“90后”人大代表杨静本人是外来务工人员,她提出一系列包括外来小孩借读费贵等涉及外来人口权益的议案;上海“90后”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大四学生孙晓雷,“很不低调”地通过微博搜寻民意,并与公众交流。
综观这些代表,除了年龄同为“90后”,还有其他一些共性,其一,是参与态度认真,参会之前都做了耐心细致的准备,没有一条议案是雷人或哗众取宠的;其二,是所关注问题,涉及当下最值得关注的民生问题,不高蹈和空谈;其三,他们中,多数不是官员或公务人员,这使得他们的关注点,更加底层和草根。但略有不足的,是具有法律知识背景和身份的还少,他们的“优秀性”更多于“专业性”,这一点,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是需要重视的。
也有人担心“90后”们是否有能够担当起重大政治责任的能力和勇气,这种担心纯属多余,要知道,早年先驱们,大多是十几岁就参与到革命行动中,并迅速成长起来。但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年纪的还被当成孩子,整天被压在各种考试和评比之中。我们的社会,对年轻人的力量,不是估计得过高,而是信任得还不足。“90后”人大代表们的出现,恰是对这种状态的一种修正和补足。 □曾颖(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