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杭州《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傅拥军于2012年2月在老家忠县拍摄的一组留守儿童作品,获得表演肖像类组照三等奖。
傅拥军说,他从2006年开始关注留守儿童至今,已经差不多8年了。在傅拥军看来,之所以把目光投向留守儿童,是因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时代亏欠留守儿童的东西太多,他们需要政府以及更多的人来关心、帮助。
这一殊荣,不仅使照片的主角——樟木村小学前班代课老师傅华英和吴明杰在内的21个5至7岁的“留守儿童”成为的村里的“名人”。同时,也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照片的拍摄地——忠县黄金镇最偏远的樟木村。
2月20日,记者从该县县城驱车近2小时抵达黄金镇海拔近1000米的樟木村7组,探访镜头中的孩子们和老师。
已到东莞与父母团聚
“留守儿童”吴明杰不再留守
当日下午4时许,在樟木村村主任吴兴顺的引领下,记者走进了《非常想念爸爸妈妈》组照主角之一吴明杰的家。
“请问吴明杰在家没得?”
“他没在。”吴明杰的奶奶陈德兰回答说,“因为他马上要念小学,所以去年7月份就到广东东莞市他爸妈那里去了。”
陈德兰介绍,她只有一个孩子,名叫吴光木,现年32岁,目前在东莞市打工。“儿子很早就到广东打工,一般要春节才回家。今年春节到他岳父家去了,没回来。”陈德兰说,“我有两个孙子。大孙子叫吴明豪,已满11岁;小孙子叫吴明杰,要今年4月21日才满6岁。因两个孙子随我和老伴一起生活,所以儿子每年要给家里寄回4000元用于家里开销。”
在陈德兰眼里,小孙子吴明杰虽然很调皮,但是十分聪明。“他时常把家里的DVD、遥控板拆开,然后又重新装好。”陈德兰说,“我和他爷爷经常叫他不要乱动这些设备,但他却说反正我修得好。”
“我们院子有8户人家共70多人,但留在家里的不到20人,并且都是老人和孩子。”陈德兰如是说。
村民委员会主任吴兴顺介绍,樟木村共有600多户家庭2127人,平常有2/3的人在外打工,全村有500多名留守儿童。
傅华英坚守村小30载呵护留守儿童
当日下午5点30分,记者一行又一路跋涉到了傅华英的家。
“从1980年开始,我就在村小里教幼儿园,算起来已有33年了。”今年51岁的傅华英说,“2005年以前,学校还有小学班,当时还有三四个老师,后来小学班合并到黄金镇大岭小学,从此就只有我一个人留在村小教幼儿班。这七八年来,我独自一人管护了好几千名留守儿童。”
为了让孩子们有玩具耍、有图书看,傅华英便到县城自费购买。
由于年久失修,樟木村小的校舍日益破败,教室屋顶有的地方还漏雨。
面对此情,傅华英只得央求丈夫去帮她补漏。傅华英指向潘玉生说,“2008年6月的一天,他头顶烈日爬上屋顶,把瓦片重新盖了一次,差的100多匹瓦也是我们自己掏钱买的。”说到潘玉生对她事业的支持,傅华英动情地流下了泪水。
潘玉生告诉记者,以前傅华英班上孩子最多的时候有70多人,去年有21人。这21个孩子是5到7岁的留守儿童。
当地村民们说,别看她文化不太高,但是在教学上却很有一套,每天她想尽办法教孩子们玩游戏、读拼音、识汉字。
今年1月28日,傅华英收到一个包裹,里面装的是22套汉字多米诺。
包裹上书写的寄货人:小蝶;地址:杭州市上城区浣纱路371号。
傅华英按照包裹上的电话号码打过去询问时,对方回答说:“我叫小蝶,今年12岁。从报纸上看到您的事迹后,既对您表示崇敬,又对大山里的孩子深表同情。我特寄来22套汉字多米诺,您自己留一套,其余的请您发给21名孩子。”
记者从包裹单上看到,这22套汉字多米诺总价值是400元,然而邮寄费就达63元。
忠县10多万名留守儿童渴望更多关爱
忠县总人口10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0多万人,并且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全县有留守儿童10多万名,他们有的留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边,有的住在学校里。
忠县教委梁文政主任介绍,一直以来忠县对“留守儿童”都非常重视,共建有寄宿制学校101所,供48421名寄宿制学生居住。
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到“家”的温暖。他们还建立了“代理家长”制度,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普通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尽管我们为留守儿童做了很多工作,但还远远不够。”梁文政坦言,此次忠县留守儿童组照获得了“荷赛”奖,也是唤起民众对“留守儿童”问题更加关注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