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云阳县后叶乡平进村,刚回到家,老母亲就为儿子谢付成端出一盆热水和准备好的新毛巾洗脸。
2月5日,云阳县后叶乡平进村,大家都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在家乡的田坎道上。
重庆频道消息 2月4日,立春,谢付成终于回家了。“你一年到头在外头,妈给你擦。”听了母亲的话,谢付成不再坚持,乖乖地俯下身,让母亲为自己拭去额头的雨水和脸上的泪水……此时,49岁的谢付成幸福得像个孩子。
“下雨啰,今天是立春,这可是喜雨,好兆头!”
记者随同在上海打工的谢付成乘坐上海至重庆云阳的长途客车,经过31个小时的旅途颠簸,于立春入夜时分冒着飘飞的细雨,走进了他位于后叶乡平进村的家。
路,还是那条泥泞的机耕路,深一脚浅一脚;路旁打招呼的还是那些乡邻,只是年岁又长了些。不同的是谢付成回家的心情,一年的劳顿和疲惫,家中春天般的温暖吸引着他,想到这些,谢付成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大口吃着母亲做的晚餐
49岁的他像个孩子
离家越来越近了,远远就能看到昏黄的灯光下,一个矮小瘦削的身影站在门口眺望着,那是谢付成76岁的母亲,知道儿子今天回家,她已经在门口守候几个小时了。
“妈,外头落雨,又冷,你在屋头坐嘛!”谢付成将行李丢在门口,挽着母亲的手慢慢往屋里挪。
“回来了,回来了,我去打盆水来。”老母亲转过身,悄悄擦去眼窝溢出的泪水,为谢付成端来一盆热水,拧干毛巾,招呼着,“来,都打湿了,擦擦。”
谢付成连忙上前,想拿过母亲手中的毛巾,不想母亲却固执地说道,“你一年到头在外头,妈给你擦。”听了母亲的话,谢付成不再坚持,乖乖地俯下身,让母亲为自己拭去额头的雨水和脸上的泪水。此时,49岁的谢付成幸福得像个孩子。
是啊,无论出行多远、多久,在母亲的心中,我们永远都是孩子。而此时,和谢付成同车回云阳的人们,也应该都回到各自的家感受春天的温暖了吧,沙沱镇的付瑜、上坝镇的杨建香……他们的父母,也会怜爱地为他们拭去旅途的风尘。
谢付成的房子,是上个世纪80年代自建的一栋两层的砖房,“自己就是学砌砖的,建这个不算大事。”在房子建起后的几十年里,谢付成又利用打工挣的钱进行了一些修缮,“虽然在外头二三十年了,但每年都要回来,这儿才是我的家,总要修好。”一边大口吃着母亲做的晚餐,谢付成一边说着,“等我老了,做不动活了,总是要回来的。”
“到时候你们要多回来哦
村里没人冷清得很”
听说谢付成回来了,村支书胡清谷和几个邻居都来到屋头串门。
“胡支书,村头的电网改完没得?我还想过年的时候用下电饭锅呢。”大家正吹着龙门阵,谢付成突然想起了什么,扭头问着胡清谷。
“农网改造正在进行,今年6月份能全部完成,到时候你家电饭锅就能用了。”胡清谷有些抱歉地解释着。
原来,过年前,谢付成为了老父母做饭方便,特意从上海寄了个电饭锅回来,不曾想,由于村里的电力线路及设备老化、陈旧,供电能力不足,导致电压不稳,他寄回来的电饭锅居然连饭都煮不熟,“那只有再等等了。”说这话时,谢付成有些无奈。
“村里的条件是有限,但眼下都在慢慢变好,电网改造要完成了,今年马上还要修路,到时候你们要多回来哦,村里没人冷清得很。”胡清谷介绍,由于农村条件有限,全村3000多人里,有一半多都在外打工,但每年回来过年的不到1/3,“有些人买不到票,有些人觉得村里条件不好不回来了,还有一些在外面买了房,全家都搬走了。”
外出打工的人多了,随之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村里闲置的土地增多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无人照顾……就连谢付成这种以前农村常见的砖匠也大多到各个工地“做活路”了,“现在村里谁家建个厨房都要到外头请砖匠,麻烦哟!”说到这里,胡清谷不禁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