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3日下午看望了包头北梁棚户区居民,这里小巷窄到两人见面要侧身过,900多人才有一个厕所,三代同堂十几平米。新华社 发
李克强3日下午看望了包头北梁棚户区居民。新华社 发
人民网北京2月5日电 (付雁南 白真智)沿着一条狭窄的巷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走进了56岁的高俊平家里。巷道的地面积着泥水,两侧墙面垒着灰暗的砖块,而不远处的旱厕则透出难闻的味道。如果两个人在巷道相遇,那必须要侧着身子才能通过。
这里是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部的北梁棚户区,也是国内规模罕见的集中连片棚户区。两年前的3月,李克强曾经来到这里,深入考察棚户居民的生活。两年后的2月3日,他再一次来到这里,随机走进了高俊平的家。
十几平米的房间,被灶台、衣柜、电视柜和一大一小两张床塞得满满当当。李克强和高俊平并排坐在外侧的床沿上拉起了家常。李克强关心地询问:“在屋里烧饭安全不安全?房子漏不漏雨?”他甚至关心这里的居民如何上厕所。因为在之前的一次调研中,有个棚户区900多人共用一个旱厕,每天早晨厕所门口都会排起长队。
“我在这住了50多年,都习惯了。”高俊平憨憨地笑着说。
坐在这个局促的“家”里,李克强说,这样的房子,让他“心里面感到不安”。他握着高俊平的手说:“我们在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希望能让你们住得更好。”
过去8年,李克强一直高度关注棚户区改造。主政辽宁期间,他就大力推动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改造城市棚户区2910万平方米,被联合国人居署称赞为“世界奇迹”。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之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加大了棚户区改造的工作力度,总计让1000万户、近5000万民众的居住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
两年前考察包头棚户区时,他说:“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包括棚户区改造,占其中一半左右,是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硬任务。”
而这一次,如同两年前的场景一样,他刚刚抵达该市北梁地区,就来到棚户区南侧的山坡上,俯瞰整个棚户区。
从这里往西20公里,是包头最繁华的城市中心;紧挨着棚户区的南侧,几片现代化的商品房社区也已拔地而起。可在北梁棚户区,建国初期就存在的、低矮灰暗的平房,密密麻麻横铺在山坡上,几十年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一位同行的当地官员30年前曾经来过这里,他感叹道:时间在这里仿佛凝固了。
根据当地提供的资料,北梁棚户区占地面积13万平方公里,拥有居民12.4万人。但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5平方米,人均月收入不足500元。
在高俊平的家里,李克强问他:“你们愿不愿意用平房换楼房?如果棚户区改造完,房间里有上下水、用煤气罐,这项政策你们支不支持?”
高俊平笑得咧开了嘴:“那我们太满意,太支持了!”
李克强对随行的当地官员说:“对棚户区老百姓而言,住房是天大的事。这里的棚户区改造不能再拖了。”
接着,他又走访了另外两户棚户区居民。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李克强强调,棚户区改造是破解城市二元结构的关键。如何走出一条新型城市化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一条绕不过去的坎,这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他透露,现阶段我国城镇仍有上亿人住在棚户区等危旧房中,棚户区改造的任务复杂而艰巨。
李克强说:“现在,群众是‘有居’但‘忧居’,烧饭、点煤、如厕都很忧心。我们要解决住房这个天大的事,把老百姓的‘忧居’变成‘宜居’。”
他指出,棚户区改造不仅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有利于国家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对于有利于棚户区改造、有利于城市质量提高的事,政府各级部门既要加大工作力度又要简政放权,大开绿灯。
李克强表示,在棚户区改造中,既需要政府这只强有力的手,同时也需要让人民群众的上亿只手和政府的手握在一起,要充分运用市场的力量。
他加重语气说道,“棚户区改造的资金,决不允许被挪用、侵占。否则就是直接伤害人民的利益。”
这场座谈会的会场,是北梁区三官庙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室。当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乌海四个市的市长先后发言汇报情况、提出问题建议的时候,会场角落的铁炉子里,煤块正在熊熊燃烧,房间里弥漫着呛鼻的煤烟味。
李克强就是在这个简陋的会场里告诫参会官员:“我们不能让城市这边高楼大厦,那边棚户连片;这边霓虹闪烁,那边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不具备。”
“归根结底,要改善棚户区老百姓的居住条件,还是要用改革的办法。”李克强最后强调,“要让改革的红利最终落在老百姓头上。”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