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38岁的欧阳丽不知自己还能坚持多久,离开重庆市城口县左岚乡卫生院,哪怕不要工作都行,这是她长久以来的梦。但每次梦醒后,她都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走——她是院里唯一有助理医师资格证和处方权的医生。
然而她的家人在县城,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儿子10岁,因为脑瘫无人照料,长期在街上游荡,小儿子才两岁,也需要妈妈。
脑瘫儿子像流浪儿般满街乱跑,她却不能照顾——
因为卫生院离不开她
左岚乡离城口县城只有55公里,却地势偏僻,要到左岚,得从四川万源境内穿过,再经过一条在绝壁上凿出的公路,才能到达。
欧阳丽是垫江人,2001年从成都计划生育干部管理学院临床专业毕业。十多年前,同样来自垫江的丈夫考进城口教育系统,在乡镇任教,欧阳丽随同前往,在当地找了份工作。2003年,他们的孩子在城口出生了,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差,这个孩子刚出生就决定了他悲惨的命运——严重脑瘫,现在智力仅相当于3岁孩童。2006年,欧阳丽辞掉工作在家照顾孩子,儿子的状况让欧阳丽心底萌生出一个想法——坚持学医,为偏远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出点力。2008年,她考进了城口卫生系统,来到左岚乡卫生院,负责临床儿科、内科和公共卫生工作,丈夫则调到县城。
左岚交通不方便,欧阳丽一月只能回家一两次,儿子成为她最大的精神负担。“孩子的爸爸工作忙,奶奶患脑膜炎,卧病在床,爷爷严重支气管炎,照顾不了孩子,我的大儿子每天就只能在街上乱跑,像个没爹没娘的流浪儿。”说到这里,欧阳丽这个长期在同事面前显得很坚强的女医生竟嚎啕大哭起来。
真正有离开左岚的想法还是一年多前的事,因为那时小儿子出生了,这是个健康的小家伙,由爷爷勉为其难地带着。
“我要崩溃了。”这是欧阳丽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她心里充满了对丈夫和儿子的愧疚,特别是大儿子。每次夜深人静,一想到在街上像小叫化子一样乱跑的大儿子,她就会掉泪。
“我想回城,可以随时照顾我的孩子。”欧阳丽对县卫生局领导提过自己的要求。
“她的情况很特殊,可在城口乡镇卫生院,有各种困难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一直坚持在乡镇奉献着,我们暂时还不能开这口子,一开就堵不上了,大家都想往城里跑,那乡镇卫生院怎么办。”城口县卫生局局长毛国安说,不能让欧阳丽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是左岚乡卫生院唯一一个拿到助理医师资格证、拥有处方权的医生:“只要稍有机会,我们会首先考虑她。”
欧阳丽也明白这道理,临走时,她告诉记者:“在这里,要将奉献当成职业,就感觉没那么难受了,我会坚持的。”
基本医疗设施都有,但大多闲置不用——
因为没人会用
左岚全乡7000多人,拥有一个卫生院、5个村卫生室。欧阳丽所在的左岚卫生院,是全城口条件最差的。
在这个简陋医院里,只有3张病床,既是门诊输液的地方,又是住院病房:“其实一年也没几个住院的。”医生陈秀说。
虽然各门诊科室都醒目地挂着牌子,但很多都锁着门,里面的设备也都蒙着白布。陈秀在医院主要负责妇科检查,设备是2004年配置的一台B超:“老化了,老是屏闪,不清晰,孕检时连唇腭和脐带是否缠住胎儿脖子都看不清。”
还有一台两年前配的X光机,才用一周主板就坏了,照光的医生也走了,机器现在还坏着。
化验用的设备倒是可用,可没人懂。2008年,医院招了一个三峡医专毕业、专门学检验的女医生,可仅一年就走人了,从此这化验设备就一直蒙在塑料布之下。
根据重庆市医改工作的要求,乡镇卫生院要实施标准化建设,必须配备“大件”——X光机、心电图、B超、洗胃机、尿分析仪、120救护车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可在左岚卫生院,这七大件中,仅有B超和120救护车在正常使用。
“我们也想过派人去县医院进修,把这些设施设备都用起来,可进修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只有6个医生,走一个都不得行。”院方负责人说,左岚条件太差,没人愿意来。
“说到底就是差人,差专业人才,设备成摆设,这种情况在大多乡镇卫生院都有,左岚特别突出。”毛国安说,落后山区基层医疗机构如何留住人,这是他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缺口大——
因为条件艰苦
据了解,目前城口全县共有5个县级卫生医疗机构和24个乡镇卫生院,共有在编医护人员550人,临聘人员339人。按市里统一资源配置标准计算,全县医护人员缺口在300人以上。而现有人员学历结构中,全日制最高学历仅本科,且仅有6人,全部集中在县人民医院。
在医务人员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又面临医改后基本医疗服务人次不断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增加的状况,人员缺口矛盾就更显突出。
不止是左岚,其它条件好点的卫生院,甚至县级医院,也同样面临人才流失和人员缺口问题。
坪坝中心卫生院,是该县效益和条件最好的卫生院之一,离县城仅20多公里,妇产科是该院支柱科室,因为这里有两个经验丰富的麻醉师和产科医生。可自从前年这两人离开后,该院再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接生人数也由往年的160多个,骤降至不到一半。
“这两人都是我们多次进修培训出来的,现在我真怕再让人去进修了。”该院负责人说,好不容易培训出一个,很快就往县城或重庆主城跑了。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乡镇医务人员往县城跑,县城人员往重庆主城跑的现象在城口长期都严重存在。
“目前我们最差的就是检验、儿科和麻醉方面的专业人才。”毛国安说,前两年,县妇幼保健院好不容易在县外招到一个专门学检验的本科生,可这人上了一周班就走了,走时留下一句话:“城口条件太差了。”
“县级医院尚且如此,更别提乡镇了。”毛国安无奈地说,2012年,城口县卫生系统来了19名选派生,可有4名来城口看一趟后,当场就走了。
“种种因素造成城口卫生机构‘四低’的现状。”毛国安说,“四低”即学历低、职称低、执业医师比例低、服务能力低。据统计,城口全县共314名执业助理以上医师,近三分之一集中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而目前24个乡镇卫生院中只有9个可以正常开展顺产接生,6个中心卫生院中只有2个可以开展剖宫手术。
由于自然条件太差,虽然县财政2012年对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均投入达到了3.5万元,但还是难以留住人才。“今年我们将对所有卫生院院长进行统一考核,不合格的就下。选好了院长,卫生院搞好了,才能为留住人才创造软环境。同时搞好人才储备,以免走了一个就青黄不接。”毛国安说,城口人不怕底子薄,不怕基础差,关键是要认准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