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也明确提出,将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囊括了重庆市14个国家级贫困县和4个市级贫困县,是重庆市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也是重庆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25日,来自巫山、城口、巫溪的3位县委书记做客“重报圆桌会”,就如何加快推进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畅谈了各自的想法。
发展瓶颈是交通,根本出路也是交通
打开重庆地图,3个离主城最远的区县在右上角一字排开——巫山、巫溪、城口。
“城万(城口—四川万源)高等级公路预计今年6月修通,今后城口到主城只要4个小时。但即便如此,我们仍是全市最远的区县。”市人大代表、城口县委书记裴智说,城口之所以发展滞后,最关键的制约因素就是交通。
同为市人大代表的巫山县委书记何平、巫溪县委书记唐德祥也有同感。“巫山96%是山地地形,只有30%的村硬化了公路,有好的农产品运不出去,有好的商家不愿进来。”何平说。“巫溪至今还有两个乡不通客车,交通区位劣势仍未得到根本改观。”唐德祥坦言。
谈到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的突破口,3位县委书记不约而同认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是交通,根本出路也是交通。
裴智说,这几年,城口一直在努力打通交通瓶颈。城万高等级公路即将通车,再过4个月,城口就将实现“4小时主城”;届时,经渝邻高速到南充,可实现“6小时成都”。此外,已纳入规划的开城岚(开县—城口—陕西岚皋)高速公路修通后,将实现“4小时西安”。
铁路方面,国家也初步规划了一条从陕西安康经开县、奉节、巫溪、城口、云阳到湖南转接京广线的铁路干线,将把渝东北五县串连起来,彻底改变渝陕鄂边界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把这一地区盘活。“期待这些项目尽快动工,哪怕提前半年也好!”裴智迫切地说。
“每年全国有几百万人次到神农架旅游。如果从巫溪修一条到神农架的旅游快速通道,即便只分流几十万人,也将推动巫溪的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唐德祥说,希望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大对秦巴山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把劣势变为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路通了,接下来需要拿得出手的产品。
“秦巴山区全是大山,既是劣势,也是优势,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何平说,山区有着丰富的林地资源,适宜发展核桃、脐橙、烤烟、中药材和养殖等产业。要让农民脱贫致富,就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一个村至少要有一两个特色产业,这样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帮助他们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何平认为,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首先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政府要把多个渠道的资金整合打捆使用,以村为单位分片推进,因地制宜,找准适合发展的项目。再通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等方式,把农民土地集中起来,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益,降低经营风险。
2011年以来,巫山县89个村中已有20多个村通过发展中药材、畜牧、水果等特色效益农业,实现了整村脱贫,2000多户贫困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除了种植业和养殖业外,还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裴智说,就城口来说,中药材已有30万亩的规模,干果种植有40多万亩,山地鸡有1000万只,但这些产品的附加值太低,如果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价格就会更高,农民的收入也会增长更快。
唐德祥说,秦巴山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还应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帮助农民多渠道增收致富。
梯度转移做“减法”,多渠道增收致富
“秦巴山区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集中在高山高寒地区,要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必须彻底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何平说,巫山县现有5.5万贫困人口,与其花几百万元为一个村通水通电通路,还不如做“减法”,把他们全部搬迁到山下更适合人居的地方。这样,花的钱少,起到的效果却更好。
早在2008年,受三峡库区蓄水影响的庙堂乡就实施了整乡搬迁。近年来,巫山县还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推进贫困人口梯度转移,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万人,并准备在未来5年内基本消除贫困人口。
这几年,巫溪县、城口县实施梯度转移的力度也很大。“把高山、高寒地区的群众搬到山下,既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也加快推进了城镇化。”唐德祥说,巫溪县每年为全市输送了大批劳动力,也加快了城市的工业化进程。
“把山上的贫困群众搬下来后,要让他们真正能够安得稳、能致富,需要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尽快自力更生。同时,各种社会保障也要及时跟进,否则很可能出现返贫现象。”何平说,一些已脱贫的农民家庭往往因为家里有人生了一场大病而返贫。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