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3日电 岁末年初,正是各种会务宴请的密集期。记者赴多地调查,发现地方机关
事业单位年前“白天会桌,晚上饭桌”的风气已有改观。但也有一些干部对禁止吃请送礼的规定持“观望”“避风头”的态度。
“作风问题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可能反弹。”专家强调,执行八项规定不能一阵风,关键看行动。
风气改观:群众拥护,干部也减负
记者在安徽、上海、海南等地一些党政机关了解到,除了总结会、开局会、务虚会、职代会等重要会议,其他表彰会、团拜会、茶话会、联谊会等,已经少了很多。
上海闵行区两个开工仪式,鼓乐、礼炮、舞狮一律取消,仪式耗时极少;安徽合肥,省直机关的常用接待点稻香楼宾馆,一些重要会议彩旗、横幅都不见了,会场也没有盆景、鲜花。
“以前很多时间都耗费在接待和被接待上。”安徽省政府工作人员说,中央八项规定不仅群众拥护,干部也觉得减负了,可以把更多时间精力花在工作上。
“饭桌”风气的变化更为明显。海口市宝华大酒店销售经理说,近期一些政府部门办年会,基本上是当天开完会,不再订餐,很少有开会人员住宿,“往年这个时候,春节团拜餐会订单多,今年几乎没有。”
在海口市金龙路国新园酒庄,销售经理韩某说,由于单位团拜活动锐减,近期酒庄销售额下降三四成。海口市一些马鲛鱼专卖店老板告诉记者,近期生意较往年清淡不少,公款订购马鲛鱼的订单几乎没有,销售量下降七八成。
安徽省临泉县一名长期负责接待工作的工作人员说,“以前担心领导大老远来,没吃好喝好,显得太寒酸。现在按规定,领导下来调研都是四菜一汤的标准,没有了酒水,一桌饭不过三四百元,还不到以前的三分之一。”
“观望”心态:“不愿顶风作案,但愿来年再见”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当前会风、吃请之风已明显改观,但也有些干部存“观望”“避风头”的心态,认为“吃饭送礼的‘潜规则’没那么容易改变。”
一些基层干部反映,个别地方在公款接待时存在饭后“最后一道菜”:每人送中华烟一盒,这种风气没有杜绝。
相对于明目张胆的大吃大喝,一些隐蔽吃请送礼现象开始抬头。范围减小,行踪难找,花钱不少。
一家国企负责人说,原先宴请上级领导,到星级酒店是不成文的规定,现在就改在自己单位的“食堂”宴请,厨师是高级酒店的,档次也不低。
一些单位公款送礼、送卡,靠熟悉的“定点饭店”混作餐费走账,个别机关单位的定点接待饭店甚至搞起了两个点菜单。记者在海口市一家川菜酒店的菜单上看到,佛跳墙每位338元,驰名红烧官燕每位448元,三支虫草炖水鸭每位698元,服务员表示公款消费的菜单价格要高些。
转变作风:“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
制定一个好的规定不容易,把好规定落到实处更不容易。长期研究“三公消费”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说,“饭桌”、“会桌”的变化,老百姓叫好,但要抑制吃喝风气反弹,必须继续推进规范的预决算公开制度,使公务开支透明化制度化。
一项制度发挥多大效应,贵在坚持。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认为,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干部忙于迎来送往、推杯换盏,八项规定就是要减少这些迎来送往、繁文缛节,使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沉下身子,为老百姓办实事、解民忧。
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认为,要杜绝那些逢迎浮夸、劳民伤财的事,就要对照八项规定,查找本地区本部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要把改进作风与解决好民生问题结合起来,“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作风是否切实好转,还是要老百姓说了算。(记者陆文军、周琳、程士华、傅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