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尽管执业医师考试要在今年9月份才举行,但这段时间,重庆市石柱县下路镇高坪村卫生室站长马勇已经开始准备复习资料了。“今年,我一定要把助理医师资格‘拿下’。”
在过去的几年里,马勇已参加了三场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每次都没能通过,“去年只差几分。”他遗憾地说。
屡败屡战,马勇为何这么执著?
“通过执业考试,是成为‘公家人’的‘敲门砖’,啷个不想嘛?”马勇说。
村医甘苦
“要说我一点不热爱村医岗位,那是骗人的。”马勇说。
2004年,马勇实现愿望,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干劲十足。无论数九寒冬还是炎炎夏日,就算凌晨两三点,村民只要一个电话,他都会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背起药箱就出发。
“有时候,在大医院要花几百块钱才治得好的感冒,到我这里几块钱就治好了。”马勇说,这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马勇敬业的态度也赢得了乡亲们的称赞和认可。2006年,他当上了村卫生室站长。除了看病,大部分时间他和3个同事都要忙着向高坪村约3000名村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高血压回访、建立健康档案,看起来简单,但每一项落实起来很难。农忙时,村民分散在田里干活,光是找到他们就要花很长时间。”他说,最忙的时候,他们4个村医,3个在外面跑,留1个人在卫生室值班,晚上忙不过来,睡在卫生室成了“家常便饭”。
谋求“进编”
但马勇对村医工作的热爱,最终还是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
2011年下半年,石柱县在所有乡村卫生室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的药品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药品销售零差价。卖药不赚钱了,虽然有补贴,马勇每个月拿到手中的也只有1000多块钱。
“我父亲退休金每月都有两三千,我老婆在外面打工,收入差不多是我的两倍。”马勇说,虽然家庭并未给他施加压力,但作为“顶梁柱”,“有时候想起来真觉得‘汗颜’。”
除了收入,他还不得不面临潜在的医疗风险。“农民舍不得花钱,他们大多都把病拖到比较严重、不治不行的程度才来看病,一旦治疗时间长了或医疗费用高了,心里难免有些不满意,容易发生医疗纠纷。”马勇说,很多时候给人看病,他的心都是“悬”着的。“万一出了问题,我一个人哪里赔得起?”
马勇开始谋求“转型”。
“干了这么多年村医,除了看病,我也没有其他什么技术。”于是,马勇再次拿起了书本——他的打算是:通过执业医师考试,“进编”到乡镇卫生院,成为“公家人”。
不是个案
马勇现象并非个案。据石柱县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的执业资格考试,该县均有五六十名村医报考。但由于底子相对较差、年龄结构老化等原因,通过比例不高。全县约400名村医中,只有42人通过了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村医仅3人。
尽管如此,仍然不能阻挡村医们报考的热情。“考两三次通不过,继续复习、报考的大有人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