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1月16日,重庆市儿童救助基金会有关人士透露,重庆市目前在永川开展的散居孤儿社会工作帮扶试点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将扩大探索散居孤儿社会工作帮扶试点范围,帮助更多的散居孤儿健康成长。
据了解,散居孤儿是指具有本地常住户口、父母双亡或失踪,年龄为0到18周岁、不在福利机构生活的儿童。目前,全市的19000余名孤儿中,除了10%被儿童福利院收养之外,90%散居在家。
从2009年起,重庆市就建立了孤儿生活补贴制度。目前集中供养的孤儿每人每月生活补贴1000元,社会散养的孤儿每人每月600元。
“散居孤儿一般跟爷爷奶奶、叔叔伯伯或者哥哥姐姐生活在一起。民政部门每个月会将600元补贴定时打在他们的存折上。”市儿童救助基金会心理咨询师蒋华说,虽说生活有保障了,但这些散居孤儿精神上和成长教育上却面临不少问题。
蒋华说,由于父母死亡或失踪,经济上相对困难,散居孤儿自卑心理较为严重。在3-6岁幼儿早期智力情感开发时期,有些孤儿由于没有父母关爱错过了这一时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由于孤儿缺失爱和情感满足,如何对孤儿进行心理护理使其身心健康成长,显得越发重要。”
去年10月13日,市民政局在永川区启动全市“慈幼共创,爱心护航”散居孤儿社会工作帮扶项目,试点探索散居孤儿社会工作帮扶模式,让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跟进散居孤儿的成长。
该试点以永川区23个街镇的105名散居孤儿为服务对象,其中来苏、陈食、大安三个街镇的22名孤儿为重点帮扶对象。
项目引入了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工服务中心,从孤儿监护人、就读学校、儿童个体三方面入手,开展个案管理、周末学堂等活动,探索以“社会工作+心理辅导”为主的散居孤儿社会工作帮扶模式。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定期举办孤儿监护人培训班,现场指导监护人如何与孤儿交流,并深入到散居孤儿家庭中,对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
“试点几个月来,孩子们在自信心、学习兴趣、沟通能力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蒋华说,在试点过程中,探索出了全方位的帮扶模式,为散居孤儿建立起家庭、学校、朋友、长辈、学业等多维度支持系统。
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处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在永川区三个镇街试点的基础上,适时扩大试点规模,争取早日覆盖全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