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月19日电(记者 刘紫凌 李思远)“幺妈,炉子怎么样?暖和么?”知道婶婶听不见,
孙晓菊用手指了指锃亮的炉子,聋哑的婶婶刘传凤立刻会意,笑着频频点头,并伸出大拇指摇晃着,这是婶婶表达“很好”的习惯动作。
深山里的冬天,湿冷湿冷的。怕婶婶冻坏了身子,前几天孙晓菊特意花了700元钱从镇上新买了个炉子。炉子上有很宽的台面,既可以取暖又可以当桌子。婶侄俩和记者围坐在炉子旁,刘传凤一脸喜悦,拉着记者的手在炉面上不停摩挲着。
孙晓菊说:“幺妈很多时候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每次给她买新衣、新裤、新鞋什么的,她都会开心好一阵子。”
孙晓菊今年35岁,是湖北兴山县古夫镇深渡村的一个普通农民。20多年来,她坚持照顾聋哑的婶婶,帮助拉扯两个幼小的堂弟,感动无数山乡百姓,被当地誉为“孝美山菊”。
1989年,孙晓菊还只有12岁,家里一年内两个亲人相继离世,先是自己的母亲,随后是年轻的叔叔。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去世后,家里就剩她一个人;婶婶家更是天塌了,两个堂弟一个5岁、一个3岁,懵懂无知。
从那时起,孙晓菊就开始用她稚嫩的肩膀支撑起两个家。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她选择了辍学回家,学着忙碌两家的农活,照顾两家的生计。
天蒙蒙亮,孙晓菊就起床,开始忙里忙外。无论多忙,她每天都要去婶婶家帮忙。做饭时人还没有灶台高,就用小板凳垫在脚下;上山打猪草,下田种玉米,到河边洗衣服……年幼的孙晓菊总有干不完的事。
有的时候去山脚下加工苞谷,一袋苞谷五六十斤,要扛四五公里山路,一来一回常常大半天。“肩膀磨破了皮,双腿像灌了铅,常常是哭着爬着回来的。”孙晓菊说。
20岁和邻镇的小伙钟学典结婚的时候,孙晓菊头一个要求就是“不能撇下幺妈家不管”,朴实的钟学典答应了她。
婶婶家的土坯房四周墙壁裂了,眼看要成危房,2007年,孙晓菊便决心帮婶婶家重新盖房子。
为了省工钱,孙晓菊不能多请建筑师傅,除了技术活,其他的累活、重活,她都自己揽着干。没日没夜、累死累活地忙了好多天,新房子才建成,最后自己还欠了2万多块钱的债。
孙晓菊说:“出钱出力是应该的,都是一家人嘛,幺妈家不再漏雨漏风,我才安心呀。”
2009年秋,连日咳嗽的刘传凤被查出患有肺结核病。考虑到婶婶与别人交流有困难,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她每天送饭、喂药,在医院一陪就是一个月。
出院后还需要服药一年,但婶婶有时候像个小孩子,经常嫌药苦药多不肯吃,甚至把药偷偷扔掉,孙晓菊就买些点心糖果,每次都耐心地哄着婶婶吃完药才去忙活。
为了让婶婶一家过上富裕的日子,从2000年开始,孙晓菊便开始给婶婶家种柑橘,一年种一些,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硬是把婶婶家的10亩责任田和自留山全部种植上了柑橘。
去年秋冬,婶婶的10亩柑橘田收获了7000多斤柑橘。“钱,她都单独给她幺妈存上了,她就想她幺妈晚年能过上安稳日子,两个已长大外出谋生的堂弟,即使不顺利回来也有个着落、有碗饭吃!”邻居们对记者说。
村支书李作银告诉记者,深渡村是三峡移民村,过去村里矛盾较多,甚至出现过父子争移民补助款的事情。孙晓菊20多年来尊老爱亲的一举一动,感染了很多乡亲,村民间、家族内一有矛盾时,调解的村干部总是用她的事迹来说服大家。这些年,村里因为有这个“爱亲侄女”榜样,矛盾少了,和谐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