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城市越来越大,活动空间却越来越小;道路越修越长,交通却越来越堵。1月14日,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发布市发改委副主任黄朝永《重庆大都市城镇群建设构想》,文中指出,山河阻隔的地理环境不利于做大主城区,重庆应考虑建设大都市城镇群。
大城市有可能变成“大堵市”
重庆主城区承担着辐射带动全市发展的任务,做大主城区是必须的。但是与京津沪“大城市——小农村”格局不同,重庆主城区规模相对弱小,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窘境。
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至2020年都市区人口将达到1240万人,建成区面积1188平方公里。
“在山岭阻隔、江河纵横的地理环境中建设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产业布局、交通疏导、环境保护等比平原城市更难,更容易产生城市病。”黄朝永在报告中指出,这样的地形地貌布局特大城市面临四大弊端。
首先是桥隧过多,大城市必然变成“大堵市”。重庆主城机动车保有量在2011年达到81.2万辆,并正在快速增长。为适应不断增长的车流、人流,只能不断修桥打隧。2011年,主城区跨江桥梁已达26座,仅穿越中梁山、铜锣山两山的隧道就有11座。这些桥隧建成投用后,几乎都成了交通堵点。
其次,重庆市平行岭谷之间空气不易扩散,环境污染、城市热岛效应比平原城市更突出。
再次,重庆市建筑有的临山有的面江,滑坡、垮塌、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对城市威胁较大。由于道路狭窄,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最后,由于城市空间狭小,城市功能过于集中,重庆市每一次大规模城市建设,都会引发新一轮人口和生产要素向核心区集聚,出现越建设越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现象。同时,也造成城区内部工业与商业、居住区之间包围与反包围,居民区紧邻墓地的现象。
报告建议将合川等7区县纳入主城区
黄朝永认为,与其走其他特大城市走过的弯路,重庆不如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通过高效快捷的交通系统,把近郊的中小城市发展成特大城市的新区。
他的初步设想是,将紧邻主城9区的合川、长寿、涪陵、南川、綦江、江津、璧山7区县纳入主城区。在此之后,紧邻主城的近郊区县将变成永川、铜梁、荣昌、大足、潼南、垫江、梁平、石柱、忠县、丰都、武隆、彭水12个区县(自治县)。
“新的主城区、12个郊区卫星城、若干小城镇共同构成重庆大都市城镇群。”黄朝永说。
按上述设想计算,2011年重庆大都市区城镇群常住人口有2211.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34.48万人,城镇化率60.3%。
黄朝永表示,建设重庆大都市区将在中国西南地区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经济“引擎”,并与成都城镇群共同构成成渝城镇群,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的中国第四大城镇群。
黄朝永说,大都市城镇群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通过都市新区和郊区的重点开发,即可疏解现有主城区的功能,避免过度拥堵,又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大马拉大车”格局,还可更多地吸纳“两翼”地区人口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