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我只想有张温暖的床。”——这是10岁的庞欢5日跟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在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杉木小学,连续十多天,晚上气温都会降到-3℃,可庞欢的床上,仅仅铺着一张几乎只剩一张皮的棕垫和一床薄得不能再薄的垫褥,棉被棉絮全板结了。
红色防寒服穿了3年 这是她唯一的防寒服
1月5日下午,在杉木小学操场上,气温依然在零度左右,即使在阳光照射到的教室走廊地面和楼梯上,依然到处是没有融化的冰。
“早上才花两个多小时全部铲完了,很快又凝起了。”校长胥欣告诉记者。
杉木小学188个学生中,有80个住读,40多名女生和40多名男生分别挤在两间临时充当寝室的四面透风的教室里,九成以上是两人挤一张床,有的床则要挤3人,而这些床只有0.8米宽。
“挤在一起暖和些。”5年级的庞欢说。
庞欢今年10岁,家离学校要走两个多小时。庞欢的妈妈患尿毒症多年,在社会爱心人士和当地政府资助下,2012年才做了换肾手术,可术后每月的药费都要近2000元,全靠爸爸在外地下力挣点钱寄回来:“爸爸一般两个月寄次钱回来,每次拿到钱,妈妈才能去买点肉吃。”
相比之下,庞欢在学校的生活过得算好的,除了每天3元的营养工程补助,学校还免去了她一切费用,就连早餐晚餐也是免费,每天都能吃上肉。
10岁的庞欢身材瘦小,一双长满冻疮的手肿得跟小臂似的,左手上一处冻疮已溃烂,露出好大一块皮下红色的肉来。她身上那件红色防寒服穿了3年了,也是她唯一的防寒服。
“家里欠了很多债,实在拿不出垫褥和棉被了,晚上特别冷,就缩成一团睡,每天早上起来脚都是冰冷的。”说到这里,庞欢眼泪掉了出来。
事实上,在城口县的山区学校的学生寝室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流着鼻涕端端正正坐在座位上听课
城口县东安乡德安小学与陕西省交界,这里地处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腹地,比杉木小学更冷。
山风呼呼地吹着,紧闭门窗的教室里都能听见风的呼啸声,所有孩子都流着鼻涕端端正正坐在座位上,认真地跟着老师学知识。
“冷!”面对记者的询问,所有孩子都这样说。
“觉得读书辛苦不?”
“不辛苦!”说到这里,孩子们仰起统一的皲裂小脸大声回答,脸上挂着天真的笑容。
肖万丰今年9岁,自从一年前爸爸去世后,妈妈也走了,爷爷奶奶靠种庄稼养活他。记者见到他时,他脚上只穿着一双解放鞋,身上只穿了一件线子背心和一件棉衣,一双长满冻疮的小手冷得发抖。
“不读书就要一辈子穷下去,再苦都要读。”肖万丰说。
落后的经济 恶劣的自然环境 城口教育事业资金缺口大
“教学楼是上个世纪80年代修的,我们2012年进行了维修,换装了玻璃。”德安小学教导主任王洪春说,之前这教学楼墙壁都到处裂着缝,窗户只有塑料薄膜,山上风大,要不了多久就吹烂了,教室里冷得像冰窖。
而德安小学101名住读生则挤在4间老师腾出来的宿舍里,全部两人睡一张床,可大部分床都坏掉了,一摇就剧烈晃动。“去年才搬进来,之前住在1952年建校时修的教室里。”王洪春说。
“地上垫几块砖,黑板往上面一搁就是床,晚上老鼠在房顶跑,冬天再冷都只有洗冷水。”回忆起之前住了5年的寝室,6年级的汪松对现在的环境很满意了。
“我们去年为学生采购了床板和棕垫,今年想把床换了,还想统一配置免费的垫褥和棉被,让孩子们不再受冻,就是没钱。”王洪春说。
“城口经济较落后,自然环境又太恶劣,这些年学校硬件设施改善了很多,投入了很多钱,可还是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就算享受了寄宿的孩子,也因为学校条件差和家里穷,寄宿得很辛苦。”县教委副主任汪芝荣说。
据了解,目前城口县每年财政收入仅为3亿多元,而近两年来,该县用于教育事业的资金达6.7亿元(包括本地财政投入和上级转移资金),其中用于寄宿制设备设施投入约167万元,去年全县教育事业费支出已达一般预算支出的7.8%,超出预定目标近一倍,却只能满足14622名寄宿生的寄宿愿望,全县还有4500名学生想寄宿却没有条件寄宿,其资金缺口高达75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