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今年红薯大丰收,虽然价格比往年低一点,但隆兴红薯不愁销,农民挣的钱不比往年少。”12月17日,重庆市合川区隆兴镇场口,两辆满载15吨的大货车停靠在路边,常年在这里收购红薯的唐化利,一边指挥工人将红薯装车,一边对记者说。
“这两辆车发往贵阳,再由那里的经纪人转运至其它地方。”唐化利说,今年他已从隆兴转运出去2000吨红薯。
近年来,隆兴镇一半以上旱地种上了红薯,出产的红薯不仅销到重庆主城、云南、贵阳、上海等地,还远销俄罗斯和缅甸。
红薯,这个传统的农作物,已成为隆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人有我优 “香薯一号”遍地开花
隆兴镇地理位置偏僻,距合川城区50公里。红薯,是当地农民祖祖辈辈种植的作物。
“隆兴属山地,昼夜温差大,特有的砂壤土特别适宜红薯生长。”隆兴镇党委书记唐忠义说,前些年镇上发展特色产业时,大家都将目光对准了红薯这一传统作物。
可如何在这一传统产业上做到人有我优,就应提到该镇三青村一个叫马宗林的村民。
2001年时,马宗林还在盘溪市场卖菜。一次了解到江苏培育出了一个红薯新品种“苏薯28”,即现在的“香薯一号”。他找到江苏农科院,从该院邮寄了8斤种薯回家试种了一亩多地。结果,这种红薯不仅口感好,产量还比传统品种高两成。随即,他在村民中推广这一新品种,并负责收购。
就这样,“香薯一号”逐渐取代了隆兴农民种植的传统红薯。到今年已发展到21250亩。全镇1万余家农户中,有7000多户栽种了红薯,年总产量42500吨,还辐射到周边乡镇和紧邻的四川一些乡镇,总面积达到十多万亩。
“市面上的烤红薯和红薯干不少是这种红薯制成的。”隆兴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明生说,“香薯一号”糖分含量高,烤熟后就算冷了也不会变硬,绵实细腻。
政府引导 隆兴红薯走出国门
2008年,隆兴开始大规模种植“香薯一号”。镇政府积极引导,将其作为特色产业打造,完善了基础设施,修通了连通每个村的水泥路,新建或改建了一批水利灌溉设施。
为开拓市场,镇上多次组织专业培训,培养出10多名红薯贩运经纪人,并利用一切机会对外宣传隆兴红薯。
几年下来,隆兴红薯已稳坐重庆红薯销售市场头把交椅,市场份额保守估计在60%以上,但这仅仅占隆兴红薯产量的三分之一。“贵阳市场上的红薯基本上全是隆兴出产的。”红薯经纪人、三青村村主任马高明说。据了解,通过各地经纪人层层转运,隆兴红薯在云南、北京、广州和香港等地也很有市场,今年还销往俄罗斯和缅甸,出口创汇100余万元人民币。
支柱产业 农民年人均增收1300
眼下,走在隆兴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红薯收购点,路边数不清的用彩条布和薄膜搭起的临时苕窖,里面温暖而湿润,堆满了待售的红薯。
59岁的曾祥友是三青村一社村民,他和老伴在家种了近20亩“香薯一号”,收了近10万斤。“去年每斤收购价最高达到1.2元,今年价格低一些,也有0.8元,估计过段时间会回升。以前种老品种,一两角都没人要,只能拿来喂猪。”曾祥友说,红薯成本低,一亩地最多下七八十元的肥料:“今年我光卖红薯就净赚四五万元。”
而太和镇村民陈兴国,则是因为看中了隆兴红薯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特意来到该镇马鞍村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红薯。“今年收了100多万斤,前段时间挖红薯,每天都要请30多个人,一年工资都要发十多万元。明年我准备再增加100亩。”
红薯,已成为隆兴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据统计,近几年来,红薯让隆兴农民年人均增收1300多元,今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0256元。
“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延伸红薯产业链,引进一些深加工企业,增加其附加值。另外还要想办法变废为宝,将大量的红薯藤利用起来,形成循环经济。”唐忠义说,隆兴红薯还大有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