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重庆市统计学会12月17日发布了《2011年重庆市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重庆市各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稳步提升,“一小时经济圈”实现程度明显高于“两翼”地区,渝东南地区增速最快。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今年6月,市第四次党代会也提出了2017年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客观、全面反映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市统计学会根据国家统计局科研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结合重庆市区县(自治县)自身发展情况,研究制定了《重庆市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该方案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社会和谐、文教卫生、生态环境5个方面共20项指标组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是一种综合指数,是各监测指标实际值除以标准值,然后再经加权综合而得。实现程度60为总体小康,100为全面小康,也就是说,各区县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是以60为起点,100为终点。《报告》显示,2011年重庆市三大板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均有明显提升,“一圈”实现程度为86.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渝东北地区为78.3%,比全市平均水平低4.2个百分点;渝东南地区为74.5%,比全市平均水平低8.0个百分点。
从增长速度看,渝东南地区增幅最高,渝东北地区次之,“一圈”最低。
据了解,“一圈”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在90%以上的有渝中区和南岸区,实现程度分别达到90.5%和90.2%;万州区在渝东北地区实现程度最高,达到87.5%;而黔江在渝东南地区实现程度最高,达到81.9%。由于发展水平不一,全市38个区县(自治县)实现程度最高的和最低的差距达21.3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区域之间差距较大,“一圈”总体实现程度明显高于“两翼”地区,各区域内部发展水平也不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