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生活照。
《唱支山歌给党听》
重庆频道消息 12月13日凌晨0:39分,因心肌梗塞,重庆市著名漫画家马丁逝世,享年86岁。13日下午,记者来到渝中区长滨路安乐堂,“漫画扬名海内外,灵魂垂世宇春秋”,由马丁生前好友朱晴方拟定、市书协副主席毛锡雄撰写的这副挽联挂在灵堂的两边。灵堂正中,遗像中的马丁脸上挂着他惯有的幽默笑容。
解放初期曾在七星岗街头办画展 笔名“马丁”源自发明炼钢炉的工程师
马丁,本名汪子超,涉足漫坛后,勤耕不辍,多幅作品获全国大奖,作品曾在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瑞典等地展出或被收藏,他的传记被收入《国际名人大辞典》(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编印)等国内外十几种名人辞典中。
解放初期,马丁曾在七星岗街头办过画展,轰动一时。
1956年,29岁的马丁与本报正式结缘,调入重庆日报任美术编辑。
《青青池塘蛙声咽》、《威风凛凛,不堪一击》等,这一时期,马丁画了大量针砭时弊的作品,多次被新华社采用,并向全国发通稿。
说起“马丁”这个笔名,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次,马丁画了一幅时事漫画,因为题材较为敏感,报社领导建议他换个笔名再发表。
马丁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当时正值大炼钢铁时期,我想起了发明炼钢炉的工程师马丁,于是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马丁’。”随着马丁在漫坛上扬名,他的本名反而没人记得了。
上世纪70年代,针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马丁创作了《不捞白不捞》、《“自动化”餐厅》、《“戒烟”火柴》、《“湿路花雨”》等漫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一位读者专门写了一副对联送到重庆日报报社——讽刺幽默切中时弊,马丁漫画笑中受益。
和马丁有过40多年交情的朱晴方说,如今,他把他的幽默、诙谐、辛辣,也带到了天堂。
4个月创作献礼建党90周年画作 完成那天晚上他睡得很香
“马老对党、对报社一直都有着很深的感情。”昨日,马丁的妻子范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前年年底,范勤发现一向睡眠很好的马丁几乎夜夜睡不着觉,着急的她一度猜测马丁是不是生病了。
后来,范勤才得知,马丁是一直在构思献礼建党90周年的作品:党要过90岁的生日了,用什么作为礼物来送给党呢?
“我从抗战时期逃难讨口来到重庆,从一个不起眼的童工到实现理想画上了漫画,都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当时,马丁这样对妻子说。
马丁想到了用孩子们唱山歌的形式来构思画面,表达对党生日的祝福,从去年年初开始动笔,一直画到去年4月才完成。
范勤对记者说:“那段时间,马老甚至要依靠安眠药才能入睡。”这幅《唱支山歌给党听》完成那晚,马丁睡得很香。
在今年本报60周年报庆之际,马丁也和好友朱晴方一起创作了书法作品——“眼观八方事,身暖万众心”,表达对报社的感情。
当时马丁说:“通过重庆日报,我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和喜爱,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据悉,马丁追悼会将于14日晚20点,在长滨路安乐堂举行。
未完成的遗作是他准备送给朋友的《献寿图》
结婚多年,马丁的妻子范勤仍然习惯地称呼他为“马老”,记者问她:“你一定很崇拜马老吧?”范勤回答:“我喜欢他的画,生活中他也很风趣,像他的画一样。”
范勤告诉记者,生活中的马丁非常幽默,今年二人去长寿游玩时,看到有黄包车,马丁兴奋地要妻子坐在车上,他兴冲冲地当起了车夫。二人在一起时,几乎从未红过脸。
在家里,马丁几乎每天都要作画,对于许多朋友要画的要求,他都是有求必应。在马丁的家中,记者见到了一幅没有完成的《献寿图》,画中三个孩童正举着一个硕大的寿桃,寿桃部分还没有着色。
“这是准备送给一个朋友的70岁生日礼物。”范勤对记者说,12日白天,马丁还拿起画笔画了几笔,“没想到这竟然成了他的遗作。”
马丁曾多次对范勤说要送她一幅字画,但到临终,也没有送成,这成了他未了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