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5年来,重庆市所进行的这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究竟是怎样一场改革,换言之,它有什么特征?同时,这场改革目前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成绩,是否已经达成预期目标?为此,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市统筹办主任杨庆育。
重庆日报:重庆市的统筹城乡改革是否有别与其他省市,具有怎样的特点?
杨庆育:区别肯定是有,总的来说,重庆统筹城乡改革的特点可以概况为“三线三同六突破”,“三线”即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的三条主线;“三同”可以概括为城乡之间“发展同步”、“生活同质”、“要素同权”,是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六突破”则是围绕“三线”实现“三同”的方法与路径。
具体来说,即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线,通过建立圈翼互动机制突破区域平衡发展问题,通过培育市场主体突破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发展问题,促进发展同步;以推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为主线,通过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突破城乡人口有序流动问题,通过建立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突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促进生活同质;以推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为主线,通过地票制度改革突破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问题,通过农村“三权”抵押融资突破农村资源资本化问题,促进要素同权。
重庆日报:您认为重庆市5年以来,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杨庆育:按照国务院批复的《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要求,重庆市紧紧围绕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推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三条主线开展改革试验,经过五年改革探索,目前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改革目标,基本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
一是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预计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3:1,“一圈”与“两翼”人均GDP之比缩小到2.1:1;
二是基本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入城镇的政策制度,累计转户人数达360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
三是基本形成开发与保护并重、收益合理分配、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和利用制度,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比例达到30%,交易地票9.94万亩,地票净收益全部返回农村;
四是基本形成以农村“三权”抵押融资为核心的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突破300亿元;
五是基本形成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城镇五大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六是基本形成促进公共服务城乡均衡的公共财政制度,75%以上的财力用于区县和农村发展,市级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的70%以上用于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