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12月6日,重庆市工商局发布消息称,截至今年11月末,重庆市个体户总数达到101.0218万户,比十一五末净增近30万户。分析人士认为,这既表明重庆市经商环境优化和群众创业意识增强,也表明重庆市市场主体结构上尚停留在小、散、弱阶段,有待进一步优化。
个体户是个体工商户的简称,指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自然人或家庭,它和大、中、小、微型企业一道,构成我国五大市场主体。和其他市场主体比较,个体户门槛低、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通常是创业者踏入“商海”的“第一站”。个体户数量的多寡,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经商环境的优劣和群众创业意识的强弱。
直辖以来形成的“五低要素成本”优势,是个体户数量激增的首因
市工商局注册局局长吴岗认为,重庆直辖以来所形成的“五低要素成本”优势,是导致个体户数量激增的首要因素。所谓“五低”,按照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的解释,即是低融资成本、低要素成本、低土地房产成本、低物流成本、低税费成本。
因为“五低”,美国《时代》周刊曾把重庆评为“亚洲最佳投资城市”之一,《财富》杂志也将重庆评为“全球15个新兴商务环境最佳城市”之一。
“低要素成本所形成的良好商业环境,能激发起更大范围内的创业热情。”吴岗认为。他的证据是,除了个体户,重庆市其他市场主体也呈现迅猛增长态势。截至今年11月底,重庆市内资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35.18万户,资金总额11993.19亿元,分别比去年末增长19.75%、16.16%。
重庆市个体户占市场主体总量比重大,表明市场主体缺乏整体竞争力
不过,横向比较,重庆市百万个体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74%,而在上海,这一占比仅有30%。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王鸣剑认为,个体户占比较大,表明产业集中度低,市场主体大多小、散、弱,缺乏整体竞争力,它从一个侧面反映重庆市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升。
事实上,在创建品牌、吸纳人才和获取融资方面,个体户的能力远弱于大、中、小、微型企业。为促进个体户做强做大,今年初,重庆市曾出台政策鼓励个体户转型升级为各类企业,但截至11月底,仅有1106户个体户转型。
税收是重庆市不少个体户不愿意转型的主要原因
吴岗透露,重庆市不少个体户不愿意转型的主要原因是税收。目前,个体户实行的是包税制,且没有硬性的财务管理规定。一旦转型,个体户需要建账,且必须按照账面收入来缴纳营业税、增值税或所得税,税务成本通常要增加一倍以上,这还不包括财务管理成本。
王鸣剑认为,个体户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鼓励个体户转型为企业,可以考虑像扶持小微企业一样,在初期建立代帐制,降低其财务管理成本,在财税政策上也应该考虑给予倾斜,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实行包税制,待企业盈利能力增长后再增加税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