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贵州毕节5名男孩殒命街头的惨剧发生后,全国上下开始思考,如何完善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体系。对此,重庆市民政局的做法是:地毯式搜索、个性化跟踪、掐灭流浪隐因。
流浪乞讨救助联系点将在重庆遍地开花
贵州毕节流浪儿童之死,问题的根源出在“怎么才能及时发现流浪儿童”这个环节上。对此,重庆怎么解决?
“目前,重庆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网络初步形成。”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副处长浦吉向记者解释,横向由民政牵头,综治、公安、市政、卫生、教育、人力社保等相关部门配合协调、各司其职。纵向则逐步建立健全由市和区县救助管理机构、乡镇(街道)救助点、村(居)委会救助信息员构成的三级救助保护网络,搭建起及时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救助流浪未成年人的绿色通道。
她说,在这方面,渝中区和巴南区走在了前面。比如,渝中区13个街道全面建立了志愿者组成的救助劝导队伍,76个社区全部设立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联系点;巴南区22个镇(街)、80个社区、198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咨询点”,务求救助管理工作不留死角。
此外,从2010年开始,全市救助管理机构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加大了街面主动救助力度,目前街面主动救助已基本实现常态化。市救助管理站和渝中区、万州区、巴南区、合川区、开县、武隆县等大部分区县均组建了救助劝导队,轮班对街面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实施全天候的救助服务。
这些工作大大降低了重庆街面流浪儿童的数量,今年1-11月,重庆市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共救助流浪未成年人2270余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40%。
浦吉还呼吁市民,施舍钱物给孩子不如打个救助电话,如见到街边有流浪乞讨儿童,应当立即拨打110报警,或拨打发现地民政救助热线、12319市政管理服务热线。这样一来,孩子被伤害的风险肯定会下降,这也是全社会的义务。
“一人一策一案”跟踪回访流浪儿童
记者从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在一些孩子的流浪经历中,发现了“屡送屡返”的情况,如何避免他们“重复流浪”?
浦吉介绍,2011年,重庆市各救助管理站共救助流浪未成年人4026人次,其中,户籍地属于本市的共有2052人。今年,市民政局以2052个孩子为基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要求各区县救助管理机构组织专人进村入户对本辖区的流浪未成年人逐个开展跟踪回访,了解这些孩子返乡后的生活、学习、就业情况,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估。
通过回访,市民政局对生活、学习、就业存在实际困难的1353名流浪未成年人采取了“一人一策一案”的帮扶措施。其中,送福利机构代养22人、家庭寄养24人、依法送养7人;安排义务教育343人、职业培训60人;医疗救助81人、资助学费32人、协调减免学费13人、享受城乡低保127人、临时救助644人。
各救助保护机构还与孩子们所在的乡镇(街道)签订了责任书,乡镇(街道)又与村(居)委会、家庭、学校签订了责任书,建立起及时与流浪未成年人家庭、学校联系的快速通道,对孩子们实施动态管理,一有再次流浪的风吹草动,立即应对。
新机制从源头掐灭困境儿童出走隐因
同时,为避免困境家庭儿童离家流浪,重庆市还建立起了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儿童生活补贴制度。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副处长李洋说,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外出流浪现象,源头预防是治本之策。对困境儿童,尤其是事实无人抚养的困境儿童进行积极的帮扶,是解决流浪现象的有效手段。
今年,市民政局专门对全市困境儿童进行了调研,报市政府同意,建立了此项制度,能够解决部分困境儿童的流浪隐患。他介绍,从今年10月1日起,凡具有重庆常住户口、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父母双方不能或不能完全履行抚养和监护责任的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家庭儿童,包括父母失踪、服刑或重残,且家庭困难的儿童,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6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