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说,在长安走过的150年岁月里,有三个关键词:自强,开放,创新。
不论是最初从英国人手里买来的“阿思本”舰队制械装备,还是后来与跨国汽车品牌进行合资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后毅然走上自主创新道路,这三个关键词一直与长安的发展相伴相随。
下一个百年,长安仍将延续过往的自强、开放、创新,向着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汽车企业、向着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目标迈进。
找到差距 瞄准世界一流对标学习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施乐公司为应对日本企业的挑战,正式提出对标(Benchmark)理念,从简单的产品模仿上升到学习日本企业的工艺流程和体系。通过对标学习,施乐公司迅速扭转了劣势,重新夺回市场领导者地位。
事实上,“对标”理念在中国古已有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2006年7月,徐留平在长安汽车的一次季度中干会上提出:“对标是我们以最快速度找出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差距、突破发展瓶颈、取得长安事业领先计划成功的基础和方法论。”
在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的天工楼旁,有一个被称为“长安零部件超市”的技术成本深度对标间。在这里,有品类齐全的汽车零部件,可以比较同类零部件的构造原理及成本剖析,甚至可以亲自动手拆解零部件。
长安汽研院常务副院长李伟说:“通过零部件级的深入对标分析,我们基本找到了一条平衡质量、成本和进度的方法,降本成果从2009年的10亿元提高到今年的16亿元,整车开发周期从原来的42.5个月缩短到34个月,动力总成开发周期由58个月缩短到了41个月。”
通过持续的对标学习提升,长安汽车的空间结构设计、性能设计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的性能甚至已达到合资品牌水平。
群策群力 练就汽车研发“独门秘籍”
在长安,有一本手册,一掌大小,不足百页,却被长安人视为“独门秘籍”。这本秘不外宣的小手册,全称长安汽车产品开发流程(CA-PDS),是长安汽车管理产品开发资源的流程和标准。
本世纪初,长安同福特合作谈判时,长安人与福特的“黄本本”曾有过一次“邂逅”。当年,长安同福特进行产品引进谈判,福特代表在谈到研发进度、费用和流程控制的时候,每个人都从包里拿出一个“黄本本”查看。好奇的长安人事后请教福特代表,才知道这个“黄本本”叫“产品研发体系”,就是产品研发流程。
据介绍,汽车产品研发周期通常在3年左右,时间漫长、投入巨大,市场变化也非常快。企业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流程管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等到新车推出,可能市场已经变成另一个样子,新车的前景可想而知。
2005年底,长安首个版本的CA-PDS终于面世。这是一个覆盖长安所有经营活动,包括10多个大流程控制里程碑、数百个二级控制点、上千个三级管控点的产品开发流程。它规定了上至总裁、下至技术人员在研发过程中的定位、职责,规定了在什么时候必须完成什么工作,交付什么作业,达到什么标准。在它的协同下,研发进程有条不紊,效率大大提高。
李伟介绍,在没有CA-PDS之前,公司一说开发,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那是研究院的事”。CA-PDS出现后,大家才意识到,原来这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份责任。比如,产品开发到一定阶段,市场部门就要介入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而要让自己的看法更“靠谱”,就必须围绕这款产品的目标市场进行全面充分的调查。
自此,长安的产品研发流程日益规范、标准,精品新车不断出现:奔奔、悦翔、逸动、CS35、睿骋,每款新车上市,都会在业内和市场引起不小的震动。
创新突围 打造国内汽车行业第一研发实力
中国要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需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对长安汽车来说,要在合资品牌的强势包围中脱颖而出,真正培育起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唯一出路。
长安汽车的自主创新,并非坐井观天、闭门造车,而是整合国际研发资源,打造全球研发体系的开放路子。2003年以来,长安先后在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诺丁汉、美国底特律等地设立海外开发机构,构建起“五国九地、各有侧重”的全球研发格局。
截至目前,长安拥有专业研发人员6000余人,高级专家200余人,外籍人才300余人,其中1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这在国内汽车企业中可谓绝无仅有。
“十一五”以来,长安一直坚持按上年销售收入5%甚至5%以上的比例,投入巨资研发汽车核心技术,现已建成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14个领域的国际水准的实验室,拥有安全碰撞与振动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公认的286项汽车关键技术中,长安已经掌握了262项。据了解,“十二五”期内,长安将继续投入300亿元,用于科技创新。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2010年,长安销售收入破千亿元大关,率先成为西部第一家收入突破千亿元级企业;2012年,长安新品密集上市,目前已推出逸动、CS35、欧诺、新长安之星、悦翔V3和V5等6款新车,市场销售火爆。
这,就是市场对坚持自主创新的长安最好的奖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