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美国大杏仁”不仅不是美国货,更不是杏仁——重庆日报昨日刊发的消息,引起了市民的激烈反响。我们身边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假洋货”,又是什么让“假洋货”能够活跃于市?11月21日,记者再次展开了调查。
“假洋货”层出不穷
明明是纯正的中国血统,却洋溢着浓厚的异域风情。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这种现象在服装、餐饮等行业尤为普遍。
在解放碑重百、新世纪等商场的服装区内,放眼望去,“洋品牌”比比皆是。但重百商场销售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其中不少“洋品牌”是地道的中国货,而真正的进口服装,占比不足5%。
记者在淘宝上也看到,一瓶满身洋文的法国波尔多红酒,售价普遍在80元—138元/瓶之间。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这个价格根本不可能买到真波尔多,一定是仿名牌的国产货。”
买“假洋货”也不吃亏?
对于“假洋货”,消费者是否买单呢?
在较场口上班的白领吴丽蓉表示,相比国产品牌,她更喜欢国际大牌,因为其做工更好、品牌知名度更高。她告诉记者,就在数天前的11.11电商促销中,她就买过一双“UGG”雪地靴,市面上卖1600多的,她买成268元。但当鞋子拿到手后,她才发现这双“UGG”跟正品有出入。不过,吴丽蓉并不打算找商家退货,“穿在脚上一般人也看不出真假,何况比正品便宜了这么多,自己也不亏。”
家住弹子石富力现代广场的邱云喜认为,中国消费者的不理性,是“假洋货”在中国有市场的根源。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洋品牌’的做工都优于国产品牌。”邱云喜曾花了800多元买了一双某国际大牌的运动鞋,穿了不到半年就裂了口;而后来花了300多元买的国内品牌运动鞋,穿了一年半了,还没有任何裂痕。
违法成本低是造假推手
在专家看来,巨额的利润趋势,也是导致“假洋货”泛滥的原因。
“有统计显示,进口商品的价格普遍在同类型同档次国产商品价格的2倍以上。”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指出,同样的产品,起了洋名字,受众的接受度便不一样了,价格也自然更高。这就促使了很多企业通过起洋名字傍洋品牌来提升品牌认知度和企业利润。
“不能一味地怪消费者崇洋媚外。”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韩渝辉分析,国内过于浮躁的商业氛围,加之层出不穷的商业负面消息,使消费者对国货品质缺乏信任。
此外,韩渝辉还认为,社会监管机制和法律存在缺陷,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也导致“假洋货”盛行于市。“对‘滥竽充数’的企业,一旦发现就罚个倾家荡产、让其终生再也不能从事该行业,谁还会以身试法?”韩渝辉说,国外的一些管理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