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去年秋季开学时,重庆市教委颁布了“减负十条规定”,各区县、各学校积极行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活泼学习、快乐成长。
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市90%的教师、74%的学生和62%的家长支持“减负”,80%的学生感到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可以说“减负行动”已经收到了阶段性成果。
随着“减负”进入科学、规范、高效的阶段,重庆市于今年秋季开学又出台了“提质十条”,要求打好“减负提质”这一“组合拳”,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前行。
“减负提质”是一个不断探索、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年多以来该行动究竟实施得如何?重庆教育又有了哪些由内而外的改变?本刊特邀重庆市部分教委领导纵论“减负提质”,在分享“减负提质”经验及成果的同时为读者深度解读“减负提质”的新进程。
聚焦质量让教育回归本真
今年秋季,市教委主任周旭先后发表了题为《办好学校,教好学生》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两个重要讲话,同时市教委也下发了“提质十项规定”。无论是讲话还是规定,都非常鲜明地聚焦着一个主题: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是让教育回归本真的明确导向。
彭水县教委主任熊明谈到,“两基”攻坚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现在面临的更大挑战是“上好学”,让学生上好学则要求必须把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
“‘提质十项规定’提出了树立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的‘质量观’。”熊明说,他希望中小学把质量作为立校之本,把一切认识、力量、资源、服务都重点集中到抓质量上来,提升教育影响力。
巴南区教委主任唐松春也谈到,“提质”是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效率来提高质量,让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为此,应正确理解“减负”与“提质”的关系,将“超标”的教学要求、“超限”的教学时间、“超量”的课外作业、“超重”的考试评价减下来才能真正地实现提质。
以课堂为突破口实现提质
正如周旭所言,“减负提质”的重点是改革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如何结合“减负提质”来打造高质量的课堂,以此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成为各个区县办教育的重要命题。
早在今年5月,重庆市便制定了《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吹响了课堂提质的号角。以课堂为突破口,打造“卓越课堂”成为各个学校实现学生自主、高效学习,实现教师专业水平进步的重要路径。
前不久,渝北区专门颁发了《渝北区中学校“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渝北区教委主任谢钢说:“希望通过5年计划的实施,促进教育观念全面更新,教学模式全面转变,育人质量全面提高,从而促使渝北教育从‘追求教学成绩最大化’彻底转变为‘追求育人效益最优化’,为渝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永川区教委主任陈军对“卓越课堂”如是理解:“卓越课堂”作为重庆市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一种“好课堂”理念、境界或形态,是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系统,永川区着力通过加强教育科研、强化教师队伍、实施领雁工程等路径来推动课堂走向卓越。
据了解,永川区还要求让普通教师上“达标课”,在合格的基础上追求高效;区级骨干教师上“展示课”,在高效的基础上追求卓越;市级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上“示范课”,力争全面达到“卓越课堂”的标准。
此外,开县教委主任张光清还提到,打造“卓越课堂”重在转变教学模式,要从学校的校情、教情、学情实际出发,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令课堂更加出彩。
为学生全面发展构筑“温床”
纵观“提质十项规定”,其中除了规定要提高课堂质量以外,还有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培育学校校园文化、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等,旨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正如周旭指出,要真正为孩子松绑,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年多来,各个区县结合“减负提质”展开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全市素质教育纵深发展,呈现出强大活力与蓬勃生机。
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局长曾庆福介绍,目前万盛已经展开了很多新颖而有效的行动,例如进一步打造“一校一品”特色学校、高度重视艺体学科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开展德育活动进社区活动等,这些有效的措施为“减负提质”抹上了更为靓丽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万盛教育局还启动了城乡中小学“手拉手共成长工程”,让城区学校结对农村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有效地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减负提质’要尽可能实现每一位孩子更好地学习、成长。”黔江区教委主任高峰说,为了能让全区教育同步提质,黔江区推进了“集团化管理、捆绑式考核”的办学模式,优质的教育集团促进了农村学校师资水平、育人质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办学特色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