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南京11月12日电(记者王恒志、刘巍巍)两个月前,在南京打工的王大妈下公交车时不慎摔伤,两位素不相识的热心市民伸出援手,直至老人儿子赶到后末留下姓名便悄然离去。如今,随着伤势逐渐好转,如何找到好心人“报恩”成为王大妈一家人的“心病”,情急之下他们在事发地和闹市区街头举牌寻找恩人。众多市民和网友认为,这样的好心路人堪为社会最美的风景,助人为乐不留名是“正能量”,有一颗感恩之心同样是“正能量”的体现。
今年9月7日,从河南随子女来南京打工的王大妈在下公交车时不小心摔倒,已届六旬的她感到右手腕剧痛,躺在地上爬不起身。当时站台上有不少等车的人,其中一个圆脸的年轻女孩和一位男士连忙上前,将王大妈扶到安全的地方,并帮助联系其家人,之后便悄悄离开。王大妈直到被送到医院后才想起,没留下两位好心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经诊断,王大妈右手腕骨折,治疗期间,王大妈向家人提出,希望能找到两位好心人感谢一下。随着伤情渐渐好转,寻找恩人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但没有任何线索让王大妈一家十分苦恼。
除了在网上发帖寻人,王大妈的老伴刘老伯想出了上街举牌寻找恩人的主意。近日,刘老伯在事发公交站台等地举着“寻恩人”的牌子,希望能通过这种方法找到两位好心人,刘老伯说,如果没有及时的救助,老伴摔伤后果不堪设想,他们一家人都希望能早点找到好心人,当面感谢并给予经济酬谢。
一些专家、市民和网友对当事双方表现出来的品格十分赞赏,认为这体现出了社会“正能量”。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表示,我国自古就有施恩不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但近年来出现少数好心助人却被反咬一口的事件,令很多人在遇到这类事件时,纠缠于伸不伸手的挣扎中,包括去年的佛山小悦悦事件在内,见死不救的社会冷漠现象连续发生令人担忧。她说:“其实我们要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如同王大妈一样,有一颗知恩感恩之心。我们社会的正能量,一方面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助人为乐品质,同样也需要感恩之心长存,两者合一,社会才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