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10月31日,中科院发布《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简称《报告》),在被统计的全国50个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排新型城市化水平前三位;重庆进入前十,居第八位。
报告称,2011年的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这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
直辖前,重庆城市化率只有28%
《报告》通过城乡发展动力、城乡发展质量、城乡发展公平三大指标研究计算,重庆城市化水平位居全国第八。
“这是重庆市科学实施统筹城乡规划的结果。”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说,城市化已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直辖前,重庆是小城市带大农村,城市化率只有28%。
2010年,重庆市提出,要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促进主城、区县城和小城镇协调互动发展。
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期,重庆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0%。届时,将有2200多万重庆人为城市居民。而截至2011年,重庆市城市化率已达55%。
蒲勇健说,未来,重庆市的社会管理、生产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要有全新的谋划。
“群星伴月式的城市群建设,应该是未来的重庆城市发展方向。打通城市群内部公共服务的障碍,落实城市群之间的产业发展规划,也是比较重要的方向。”蒲勇健说。
10年内,主城“催生”300万中产阶级
“城市化的最后结果,是让社会结构产生变化,更多中产阶级将走上社会前台。”《报告》牵头人、国务院参事牛文元说,判断一个国家的庞大中产阶级是否形成有5条标准,包括城市化率达到七成以上、“白领”社会劳动力应该大于或至少持平于“蓝领”、恩格尔系数平均降到0.3以下、基尼系数控制并保持在0.25至0.3之间、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以上。
“一个典型的中国中产家庭是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在2400到1.6万美元之间。”
蒲勇健说,根据他的测算,10年内,重庆主城将至少孕育出规模达300万人的中产阶级。
在蒲勇健看来,重庆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有力催生了一批年轻化的中产阶级。“他们逐渐从基本生活需求走向更多的价值改善需求,这些人对转换社会经济结构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蒲勇健说。
上班平均堵车5分钟,立体交通网化解了“城市病”
《报告》还对50个城市上班路上的平均时间进行了排名,北京以52分钟居榜首,广州、上海以48、47分钟紧随其后,重庆以35分钟名列第七位。
上班时间是如何计算的?牛文元称,《报告》对轨道交通、小汽车、公交车、自行车和步行5种方式的上班速度取加权平均值,得出平均出行速度。
《报告》显示,重庆上班平均堵车只有5分钟。
为什么会这么短?
“重庆用立体交通网化解了堵车的‘城市病’。”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说。
2010年6月,市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提出,到2015年,城市道路周期性堵点、拥堵路段数量较2010年减少50%以上,主要干道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达到30公里/小时左右;轨道交通占公交客运总量比例达到50%以上;公交换乘效率明显提高。
如今,重庆市正用隧道、立交、跨江大桥、轻轨、地铁等,串联起交通节点,使城市路网更加通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