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11月1日电(记者张涛、刘文昭)当前正值
大白菜上市季节,然而北方部分省份大白菜却遭遇“低价滞销”难题。菜农辛苦却无望,不少地方出现撂荒现象,任由蔬菜疯长。专家认为,除了受秋季蔬菜集中上市以及菜农种植增多造成供求失衡等原因外,北方居民冬储习惯悄变也加剧了大白菜滞销,这种常态化的转变为传统种植形态带来挑战。专家还提醒应防止目前大白菜价格太低无人储藏,春节前后存货不足导致价格上涨。
租地种菜大户:每亩地赔上千元
河北省玉田县是京东最大的大白菜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大白菜之乡”,目前种植面积近10万亩,当地生产的包尖白菜更是大白菜中的上品,因品质优良、口感甜脆而闻名全国,素有“玉菜”之称。然而记者日前深入田间地头、蔬菜配送站采访时了解到,当地菜农普遍遇到滞销难题,不少转包土地的种菜大户每亩地要赔上千元。
在玉田县唐庄村蔬菜配送站,十几个菜农聚在这里抽闲烟,他们纷纷说,过去每到这个时节来这里拉菜的车水马龙,如今却冷冷清清,好几天没卖出一棵菜了。现在雇人收割大白菜主要是为了腾地,不然长过了头,大白菜“裂开花”就更没人要了。
菜农夏广新说,他们家种着20亩大白菜,有18亩是以每亩750元的价格承包的,每亩地种子化肥等各种材料投入四五百元。大白菜价格由前两年每斤六七角钱突然降到今年每斤六分钱,如今一亩地产量9000斤,毛收入540元,可是有400多元得支付收菜的人工费,整体算下来每亩地赔上千元。因为前些年县里鼓励种植大白菜,土地流转快,像他这样主要靠承包地的种菜大户为数不少。
“如今雇主是在给雇工打工。”辛玉蔬菜合作社主任蔡连柱苦笑着说,菜农一个劲赔钱,收菜的小工起码每天挣100元辛苦钱,这是很多年没有见过的怪现象了。蔬菜在北方不好卖,不少都烂在地里了。他最近准备尝试着拉一批到广东省,可是除去运费和人工、包装费,也是赔本赚吆喝。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9月上旬以来全国大白菜价格下降明显。与今年9月7日相比,10月24日,全国大白菜价格下降37.5%。分地区看,监测省区市的大白菜价格均下降,其中河北、天津、辽宁、河南、山东的降幅居前,在60.0%—75.0%之间。
居民:冬储“当家菜”地位被撼动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说,近期大白菜价格下跌主要受秋季蔬菜集中上市以及菜农种植增多造成供求失衡等原因影响,但冬储习惯悄变也加剧了大白菜滞销。
玉田县农牧局局长刘金章说,玉田县今年大白菜种植面积不但没有增加,还因为雹灾损失4万亩,滞销主要原因是菜农没有冬储条件,集中上市造成积压,而普通居民因为生活水平提高,更是丢掉了冬储大白菜习惯。
长期以来,大白菜是当之无愧的冬储“当家菜”。霜降已过,天气转冷,正是冬储菜销售的旺季,然而记者走访河北石家庄、唐山一些市场发现,随着大棚蔬菜的快速发展和市场上蔬菜品种的日渐丰富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参与储菜的热情明显降温。
石家庄华夏菜市场一位菜商告诉记者,尽管大白菜非常便宜,市民们像以前整袋整袋购买冬储菜的场面不多见了。现在冬天蔬菜品种和别的季节差不多,超市、市场里新鲜蔬菜什么都有,很方便,传统的萝卜、大白菜等冬储菜反而吃得少了。
唐山市民王海鑫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资供应的丰富、及时,如今人们购买冬储菜的欲望不如从前那样强烈,因为这些蔬菜产品现在随买随吃,方便至极,自己在家里储存也很不方便。
传统大白菜种植面临转型难题
刘金章说,以去年的情况来看,大白菜集中上市,前期曾造成一轮价格下跌,但后期因为存货不足导致价格上涨,今年恐怕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希望国家采取增加补贴的方式,鼓励菜农增加冬储知识和手段,让大白菜分时段上市。他们也将适时指导菜农改良品种,实现大白菜错时收获。
蔡连柱说,传统的大白菜种植正面临转型难题。由于白菜具有价格低、产量大的特点,白菜产地的转型目前可尝试两条路径:更换优势品种和进行大白菜深加工。
更换种优势品种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比如一般的白菜每棵卖1元的话,好的品种就能卖到每棵2元、3元甚至更多。但是相对生产的投入也要加大,大部分农民不愿再做太多投入。
大白菜与辣椒等比起来,深加工的渠道窄,附加值也较低。对一般城乡小企业来说,大白菜基本只能加工成泡菜,但这类产品价格也比较低,且没有品牌支持,销路很难保证。
在玉田县采访时,一些大白菜种植户还说,当地不少农户已经放弃大白菜,转而生产大棚菜,如豆角、青椒等。但是由于农民生产惯性较大,转产积极性也不高。希望有关部门能多提供信息,多给支持,这样农民了解了市场行情,眼睛盯着市场搞种植,大白菜市场也能恢复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