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重庆市渝北区黄山大道东,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数字城管中心”)。
有市民投诉“建新西路竹林酒店旁人行道上有玻璃随意堆放”,12319热线值班人员立即将此信息转发给江北区监督中心,并要求1天内处理完毕。
“在此之前,市民投诉的问题平均处理时间是一周。”数字城管中心人士介绍,“数字城管”系统是2009年投运的,因为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投诉处理效率比过去提高了近5倍。
一张网
覆盖主城建成区几乎每个角落
“数字城管”是如何实现对城市的高效管理的?
一张精密的网(万米单元格管理法)、一个精确的代码(城市部件管理法)、一条热线(12319)。这“三个一”搭建起市政部门与市民之间良性互动的桥梁,并得以共同清除城市管理“死角”。
所谓万米单元格,是以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每个区域管理范围划分为若干个网格,若干个网格组成一个管理责任单元,在空间上和组织层次上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各自负责的网格化管理责任范围。换言之,整个城市被划分为一块块“责任田”,指定专人进行“田间管理”,将庞大的城市打理得井井有条。
两年多来,这种网格管理模式在重庆市主城迅速推进,目前覆盖范围已达500多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主城建成区全覆盖。
一个代码
让每一盏路灯都有“身份证”
市政设施种类多、数量大,要对这几十种、上百万件设施的情况了如指掌并及时维护,就得城市部件管理法“上阵”了。
所谓部件管理,即城市公共管理区域内的设施,按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环卫环保、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其他设施等进行分类编号,最终让每一盏路灯、每一个窨井盖、每一块交通指示牌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记者在市数字城管中心看到,只要输入一个代码,中心控制电脑的屏幕上,便会出现这个代码指向的市政设施的所有信息,名称、所在位置、归属部门,一览无余。
有了万米单元格和部件“身份证”,城管监督人员若发现窨井盖丢失、路灯不亮或垃圾乱堆乱放等情况,用专门设备“城管通”拍照上传至数字城管中心,后者只需几十秒时间,便可将详情转发,由相关责任单位着人前往处理。
一条热线
24小时倾听市民意见建议
偌大的城市,市政管理单凭城管监督人员之力自然不够。24小时开通的12319服务热线,成为市政部门倾听市民意见建议,及时维护设施、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
数字城管中心人士介绍,接到市民热线电话后,热线工作人员会把市民反映的问题、类别和地址进行登记,通过“数字城管”平台把这些信息发到相应权属部门——暴露垃圾等日常性问题,快的一天内就能解决;设施损坏、违章搭建等,15天能够办结——处置完毕后,相关部门必须把整改后的照片上传到数字城管中心,数字城管中心会对已办结事项进行回访。
自2009年投运以来,“数字城管”系统和12319服务热线已立案近160万件,处置率超过96%,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形成市民与政府共同管理城市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