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这是前三季度,重庆市非公经济的增速。
这个增速,较全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速7.7%相比,高出9.4个百分点;较重庆市经济增速高出3.3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67.3%。
“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外部需求持续低迷,国内企业经营的困难不断增加,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重庆市非公经济取得如此的成绩,非常了不起。”市中小企业局局长马发骧表示,这缘于今年重庆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措施,使得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活力得到释放。
展望未来,马发骧有信心地表示,全年重庆市非公经济增加值有望达到7300亿元左右,增速将在16.5%以上。
非公经济占比逐季走高
“今年以来,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的情况下,重庆市非公经济占比却划出了一条上行线。”马发骧解释说。
到9月底,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5081.3亿元,对全市GDP贡献率达67.3%,拉动GDP增长9.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全市经济增长有近七成是由非公经济提供的,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对重庆市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从全市非公经济来看,占全市GDP比重逐季走高,对社会贡献更加凸显。”在专家表示,三季度GDP比重达62.3%,较今年一季度末提高0.4个百分点,较二季度末提高0.1个百分点。
四方面刺激非公经济发展
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为何重庆市非公经济能得以持续稳定增长?
在马发骧看来,这主要缘于四方面的原因:
一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判断早,行动快,密集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保增长。如出台提振实体经济的13条意见,特别是召开了民营经济大会,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并安排专项资金。同时,区县也竞相给力,共同支撑了经济的稳定发展。有数据显示,区县为支持民营经济的配套资金近20亿元,激发了民企活力。
二是生产要素保障有力。今年重庆市基本上没有出现拉闸限电,煤电气运保障也较好,确保了企业能正常生产。
三是微型企业扶持政策给力,使得创业发展环境更为宽松,带动了市场主体数量的快速增长。如今年前三季度,到9月底,全市非公经济产业活动单位累计达到125.9万户,较去年增加17.6万户。
四是重庆市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推动有力。在达丰、鸿富锦、英业达等笔电项目投产放量以及力帆、宗申、小康等一大批非公有工业企业支撑下,全市非公工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三季度末重庆市非公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33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5.8%,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76.2%。
全年非公经济增速有望达16.5%以上
“从目前重庆市非公经济的各项指标来看,运行呈现出明显的企稳筑底的态势,全年非公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发展。”马发骧表示。
不过,从目前来看,世界经济形势依然艰难,外部需求短期难以改善,重庆市非公经济仍将面临着严峻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市场需求仍偏紧,目前重庆市部分中小企业开工明显不足。
生产要素成本上涨较快,特别是企业用气、用电价格出现上涨,劳动成本增加等。
同时,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土地、劳动力要素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尽管面对以上困难,马发骧仍对未来充满信心,并表示市中小企业局将创新服务方式,缓解融资困难,抓好载体建设,通过规划和建设一批中企业基地,为企业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相信今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7300亿元左右,增长16.5%以上。中小微企业增加值也将达到4100亿元左右,增长1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