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认为,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更为严重,比如金融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比城镇平均工资高出很多,垄断行业工资的过快增长,更多地反映了垄断利润的快速增加和向工资的转移过程。因此,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收入差距还会继续拉大,大企业的优势不但明显而且依然在加强,而私营单位的生存环境却在恶化。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中,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来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分别为48493元、37923元、36558元和36000元。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分别为26800元、22313元、22020元和20677元。按照包含非私营和私营单位在内的全社会单位平均来计算,四个地区的平均工资排名为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
中部地区的河南省2011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镇非私营单位)为27357元,在中部地区相对较低,其中金融业职工平均工资为44210元,位列第一。而居中部第一的安徽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0640元,行业排名前两位是采矿业和金融业,分别为66172元和64288元。
东北部的黑龙江省2011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6535元,金融业是41879元,位居第二。西部的四川省全部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1489元,金融行业收入最高,年均工资65873元。
全国各个省份职工平均工资中,同为东部地区的北京与山东之间的职工平均工资比为1.526:1,而同为中部地区的安徽与河南之间的职工平均工资比为1.485:1。
不同地区同行业的人员收入也有差别,四川省委的处级公务员年薪不到5万元,而浙江省杭州市的处级公务员年薪10余万元,相差2倍多。
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指出,地区之间收入的差距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实行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之后的十年来,中西部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但中西部同东部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又有扩大。任玉岭举例说,同是东部,一个县的不同乡镇间也有很大差距,如江苏省兴化县的戴南镇,同该县周益乡财政收入相差42倍。
我国居民贫富差距达数十倍 基尼系数早已突破“警戒线”
近日,媒体披露的调查数字显示,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已经上升到23倍。
据财政部2009年的调查,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
另据媒体报道,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报告《2012全球财富报告:恢复实力的战役》显示,中国的百万美元家庭位列全球第三,达140万户,比2010年激增19.3万户。中国财富超过1亿美元的超级富翁家庭数由2010年的538户增至2011年的648户,排名全球第五,增幅一年内突破20%。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项重要分析指标。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向人民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从1978年到1984年,我国基尼系数稳定在0.16,而从1984年开始,基尼系数一路攀升, 2007年已达到0.473。一般说0.2之下叫“高度平等”,0.2到0.4叫“低度的不平等”,0.4被视为基尼系数的“警戒线”,0.4以上叫“高度不平等”, 0.473说明不平等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
2011年末,国家统计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指出,“从五项监测指标来看,2010年基尼系数略高于2000年的0.412,实现程度为79.8%。”至于略高究竟是多少,报告中没有确切数据,但超过0.4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任玉岭告诉记者,联合国数据曾估测2011年中国基尼系数或突破0.5。
2012年初,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回答关于不公布基尼系数的问题时表示,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是0.3897。中国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没有发布,靠现在的城镇住户调查而计算出来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偏低,原因主要是高收入阶层居民难以获取真实的收入信息。
过大的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都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稳定。李实认为,在过去,我国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同时保持相对稳定,主要有赖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低失业水平。收入差距虽在扩大,但低收入人群收入在增长,贫困人口数量在减少。如果经济增长出现下滑或出现经济长期衰退,过大的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对社会不稳定的影响将会更加凸显。 (人民网记者 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