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10月22日,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透露,近年来,重庆坚持实施特色文化保护,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末的1.92%提高到2011年的3.2%。其中,舞台艺术更是大放异彩,正逐渐形成国际影响力。
文物保护成效明显 舞台艺术全面开花
据市文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共有25908处,馆藏文物76万件,奠定了全国文物资源大市的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起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三级名录体系,成功申报国家级名录39项。
而重庆舞台艺术已实现每个院团、每个剧种都有1台以上原创剧目,川剧《金子》名列18部首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第一名,曲艺剧《月光下的水仙》、话剧《移民金大花》和《三峡人家》、杂技剧《花木兰》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歌剧院打造的《钓鱼城》获得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助推重庆舞台艺术达到一个新高度。
今年7月,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主演的全新歌剧《凤仪亭》受林肯中心艺术节邀请,在美国顶级艺术殿堂林肯中心上演,她成为首个在林肯中心登台的中国川剧表演艺术家,一次次把川剧推向世界。
重庆市话剧团打造的《河街茶馆》也曾赴京参加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大获成功,《轻度深爱》吸引越来越多年轻观众走进剧院。
产业转化速度加快 知名品牌越来越多
近十年,重庆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末的1.92%提高到2011年的3.2%,突破320亿,6个文化产业基地、4家文化企业、8个文化产品进入国字号行列。
以红岩联线为龙头的红色旅游和以三峡博物馆为龙头的三峡游,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线路。以大型泥塑群雕《收租院》为代表的重庆雕塑和以罗中立为代表的重庆油画,奠定了重庆作为中国美术重镇的地位。
据悉,川剧、杂技在全国已具有重要地位,重庆杂技在美国建立固定演出基地。其中,以国际化眼光打造的杂技剧《花木兰》在美国等地演出1000余场,让重庆杂技进一步与世界接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