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终于回来啦,好想马上去吃重庆的火锅啊!”10月22日下午4点,重庆市第三批前往毛里求斯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10名队员,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及民间文化交流等志愿服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周婉是第三批援毛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当她一走入候机大厅,看到久违的朋友时,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她自豪地告诉记者,此次经历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当上了毛里求斯旅游部长的中文老师。
周婉介绍,毛里求斯旅游部长杨尊少是一名当地华人,但并不会说中文,梦想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中文。于是,从今年3月份开始,每周六下午,杨尊少只要一有空都会到当地的学校来听周婉的中文课。周婉说:“杨部长每天很忙,不能每次都来,不过现在我教会了他一些简单的中文,例如‘我爱你’‘你好’‘对不起’之类的。希望下一批的志愿者继续当他的老师。”
不过在教学过程中,周婉也遇到过“麻烦”:一家乡村小学的学生多是土著居民,普遍只会克里奥尔语,双方一开始完全是“鸡同鸭讲”。
个子小小的周婉性格坚韧,她找来两个会点英语的六年级学生当小老师,下课跟着他们学土语单词,逐个与汉语词汇对应,再慢慢教低年级学生。这样过了一个月,报名选修汉语的学生从30个增加到40个。一些孩子还成了她的“铁杆粉丝”,一下课就帮忙擦黑板、扫垃圾、洗抹布。
在候机室,当记者提到在毛里求斯的经历,志愿者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那里的孩子很渴望学习中文,我希望通过自己一点点微薄的力量给他们带去欢乐。”23岁的赖思奇原本是西南政法大学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他在校期间一直热衷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这次一到毛里求斯,他就主动申请到了当地中部山区一所偏远的小学任教,每次来回坐公交要花上四个小时。
“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每次上中文课都要四处找教室,我看到真的很心痛。”于是赖思奇主动联系到了西南政法大学,自发在学校为毛里求斯的孩子们募集了一笔资金,拿着这笔资金,赖思奇在任教的学校建立了第一间中文教室,让这里的孩子们告别了“四处奔波”学中文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