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专业种了20多年的蔬菜,吴健全从没将菜种成过这个样子——菜看上去不粗壮不鲜嫩不说,有的菜还布满虫眼。10月16日,吴健全在地里和工人一道细心地捉着虫子,一点也不着急。
有人签合同要他专门种“虫眼”菜
吴健全是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凤凰村村民,历来靠种菜为生,早在1991年就开始种植大棚蔬菜,如今规模已扩大到140亩。
2009年,一个叫黄国良的人请吴健全到他的蔬菜基地当技术员,在这里,吴健全接触了有机蔬菜。
后来,吴健全想发展有机蔬菜,可成本、技术和市场各方面的要求让他未能实施。
今年,黄国良在重庆主城开了家有机餐厅,请吴健全为他提供蔬菜,吴健全欣然同意。就这样,双方签订了合同。从今年9月份开始,吴健全每周供应黄国良500斤按有机菜标准种植的应季蔬菜,均价每斤3.5元。
吴健全划出7亩地,按有机蔬菜标准种植了瓢儿白、莴笋、冬瓜、丝瓜等。这些菜不施化肥农药,遇病虫害只用生物制剂,土壤改良用微生物菌肥。“要种有机菜,原来的土壤至少要有3年的恢复期。所以,我现在的菜病虫害严重,长势相当不好,产量也低。”吴健全说,就当这7亩地是试验地,不着急,慢慢来,反正这些“虫眼”菜已有人订单收购了。
吴健全算了笔账——以瓢儿白为例,传统种法一季亩产3000斤,市场价每斤1.5元;现在的种法一季亩产1000多斤,可价格是3.5元,利润基本持平,再说还省了化肥农药钱。“土壤改良和技术成熟后,这样的种法亩产不比传统种法低,到时,我一亩瓢儿白的利润就是以前的两倍。关键是不用我找市场,规避了风险。”
他说“准有机蔬菜”订单模式很适合他
按照合同,9月份菜种出来了,黄国良的餐厅却没如期正式营业。
吴健全不得不将1000多斤虫眼菜运到市场上去卖,可由于卖相不好,比按传统方法种出的菜价格还便宜。正当吴健全郁闷时,黄国良主动提出,按每斤3.5元的收购标准,将他卖掉的这部分菜补足差价。
“我们的合作才起步,靠的就是诚信,黄国良这样诚信,我也会严格按标准种菜。”吴健全说,他现在没有能力申请有机蔬菜认证,这种有订单的“准有机蔬菜”销售合作模式是最合适他的:“对方会在销售过程中对外公布蔬菜产地来源,我随时接受监督。”
从10月份起,吴健全开始如约向黄国良供应蔬菜了。通过这种模式积累经验进行过渡,今后大力发展真正的有机蔬菜,这才是他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