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第一工厂”的重庆市九龙坡区,最近正谋划让工厂从城市中彻底消失,全部进入园区。
这是过去10余年一直处在重庆工业顶端的九龙坡释放出的转型信号。市第四次党代会指明了重庆市新型工业化的方向,但对九龙坡这样一个传统工业大区来说,实施新型工业化,看上去容易,实际上却很难。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做好几道‘加减法’。”10月17日,九龙坡区经信委主任刘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增加”的是新平台、新产业和新技术;“减去”的则是有“铁坨坨”之称的传统产业,“老、散、乱”的小企业和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落后技术。
园区拓展发展阵地
上个世纪最后的20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曾经是一个象征着辉煌、饱含着赞誉的发展经济的流行语。这也是当时九龙坡区经济的真实写照,仅白市驿、含谷两镇,其时就有1000多家企业,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了经济,但随之而来的生产安全、环境承载等问题却严重困扰着当地居民,时至今日更难以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九龙坡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当务之急是砍掉一些跟不上时代的企业,保留那些竞争力较强者,一方面获得转型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九龙坡提出了“工业园区化”的发展战略,即通过园区让工业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进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九龙工业园区和西彭铝产业区应运而生。其中,九龙工业园区占地约32平方公里,以重型卡车、摩托车,机电等产业为主;西彭铝产业区规划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以打造中国铝加工之都为目标,逐步完善产业链。
有了平台,各种大中型企业纷至沓来。截至去年底,两个园区的工业总产值已分别达到了500亿元和350亿元,成为九龙坡“千亿工业”的重要构成。
然而,无论是汽摩产业还是材料工业,都与重庆市着力打造的IT产业沾不上边,这让九龙坡区有些着急。毕竟,IT产业是未来重庆经济的第一支柱,如果错失机遇,则很可能出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局面,在愈发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败下阵来。
2010年,高新区“回归”,给九龙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高新区拥有机械工业第三设计院、煤科院等10家科研院所,以及煤矿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等“国家级牌子”,一下子为九龙坡注入了高端资源。
九龙坡迅速反应,把金凤、含谷、白市驿组团50平方公里作为高新区拓展开发区。截至2011年底,落户重庆的笔记本电脑配套企业已经达到425家,其中有20%安家在金凤电子信息园,形成600亿元的工业增量。
如今,九龙坡区已形成高新区、九龙园区、西彭铝产业区三足鼎立的强大工业发展平台。三个工业园区囊括了该区80%以上的工业产值,到2015年这一数字更将上升至95%,驱动九龙坡工业不断前进。
围绕龙头引进企业
三个园区,三个平台,涵盖汽摩、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5个产业,从而使九龙坡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门类。
“搭建产业体系只是第一步,如何围绕龙头企业引进企业,延长上中下游产业链,这才是九龙坡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一步。”九龙坡区经信委运行科科长胡锦华说,“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不可小觑,围绕他们进行招商往往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西南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65年,西南铝业集团的前身——西南铝加工厂正式组建。此后40多年时间里,这个厂逐渐成长为中国铝业航母,而现在围绕在这艘航母周边的,还有54家各类企业,他们共同支撑起西彭铝产业区,共同向打造中国铝加工之都的目标迈进。
“我们的经验就是针对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西南铝业集团技术质量部高级工程师方清万说,西南铝过去单纯加工铝锭,后来他们发现制管料(如易拉罐)和铝箔(主要用于食品、药品包装)的市场异常巨大,便立马引进设备,迅速占领这一市场。
随之而来的结果是,顺威铝业、联合制罐等大型企业先后慕名而来,与西南铝形成了紧密的配套关系,而通过这些企业,又进一步发展了铝产业的上下游企业,促使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截至目前,西彭铝产业区已初步形成电解铝—铝合金—铝加工材—铝制品的产业链。去年,在其35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中,规模以上材料工业总产值占比达60%。
胡锦华表示,延长产业链,一来能够避免产品的同质化,丰富产品线;二来可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三则能充分发挥企业的集聚效应,从而使区域比较优势最大化,可谓一举多得。
“正因为如此,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延长各条产业链。”胡锦华说,在汽车产业规划中,九龙坡区有意引进微车项目,改变单纯生产重车的局面,使产品结构更加完备。
而在铝产业规划中,西彭铝产业区将着手发展铝合金—型材及压铸件精深加工链,从而形成汽车、轨道交通、船舶等专用高精度工业型材和汽车轮毂、车用铝发动机、缸体等压铸零部件核心产品。
在生物医药上,重点依托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引进英国葛兰素史克、深圳迈瑞等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生产研发企业,加快发展生物制药及制剂、数字化医疗设备产业,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工程中心,形成西部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中国西部生物谷。
从“制造业”到“智造业”
记者注意到,采访过程中各方人士提及摩托车产业的次数少之又少,这是一件颇有趣的事。
“九龙坡,九龙坡,就会玩个铁坨坨。”九龙坡区经信委安全和环境资源科科长杨海笑着说,几年前,九龙坡的摩托车产业“一业独大”,才有了民间如此的说法。
作为传统制造业,摩托车看上去的确与新型工业化格格不入,因此相关企业也积极谋求转型。
17日下午,记者在位于九龙工业园区C区的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看到了即将推向市场的沃佩电动车。这种电动车是隆鑫公司基于大城市拥堵严重的情况,向市场提供的一种轻量化解决方案。沃佩电动车定位于新能源产业,完全电力驱动,无污染,零排放,它的研发,似乎也标志着隆鑫公司的战略转型。
事实上,隆鑫绝非个案。九龙坡的西南铝、庆铃、建设等企业是“重庆工业的缩影”。过去,这些企业拼的是纯劳力,车间内难见数控设备和机器人等新装备。自从九龙坡确定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适应市场需求、结构调整、消费升级新变化和科技进步新趋势,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便成为该区推进工业转型的路径。而建设工业集团、ABB等传统工业通过升级改造,也走上了“智造”之路。
对企业从制造转向“智造”,九龙坡区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该区出台的《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中,鼓励科技创新的扶持名列首位,其中单项最高奖励达100万元。
2011年,九龙坡区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达到1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4.5%;全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3家,占主城九区总数的22.1%;全区有效期高新技术产品346项,占全市19%;有效期重点新产品200项,占全市28%;科技成果登记数量为127项,位居全市第一。
“正如市第四次党代会所言,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作为传统工业大区,九龙坡的优势是工业底蕴比较深厚。”杨海说,在拓展了园区平台、延长了产业链条和促进了技术改革后,九龙坡工业的结构得到了优化,带动性和辐射功能亦有强化,有望迎来新的跨越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