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上千张珍贵的老照片,2万页历史文件,十余万字与重庆抗战息息相关的文献资料……10月20日,从重庆市抗战大后方海外档案考察团赴美成果交流会上传来消息,9月24日至10月5日,考察团在美国几大档案馆、图书馆搜集到大量珍贵图文史料,弥补了重庆市抗战史研究中的多处空白地带。
此次赴美考察,是“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和建设工程” (以下简称“重庆抗战工程”)正式启动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国交流活动。据该工程负责人周勇介绍,10多天时间里,考察团的专家兵分三路,分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国会图书馆、国家档案馆、罗斯福总统图书馆,以及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搜集馆藏史料。
在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专家组精选摘抄整理了2.4万多字的蒋介石日记,并获得毛泽东、蒋介石、史迪威及重庆大轰炸的珍贵图片资料728张、档案文献1099页。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专家组拍摄、抄录了《中国人民对美国致敬书》、《向美利坚合众国人民致敬书》等珍贵手稿、实物照片200余张,搜集到反映重庆战时训练、街景、大轰炸等方面的照片300余张。
在美国国家档案馆,专家组购买了与中国抗战大后方有关的历史档案胶卷20卷,约2万余页,涉及美方与中国大后方区域文件,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日本政治、经济、军事等三部分。
在罗斯福总统图书馆,专家组搜集到2044张数字化档案文件,主要来自“总统秘书档案”和“总统地图室文件”,内容包括1933—1945年间中美之间的外交信件。
“其中很多项内容,填补了重庆现有史料的空白。比如说抗战时中美往来的电文,蒋介石决定迁都重庆的准确时间等等。”考察团专家曾维伦教授说。
在美期间,考察团一行还拜访了著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飞虎将军”陈纳德夫人陈香梅,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研究所所长张少书,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等名人。
傅高义充分肯定重庆抗战工程,并委托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邀请全球专家在渝召开专题会议,介绍和整理抗战档案文献。
在与陈香梅女士会见中,陈香梅表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决定了中国的命运,也让重庆这座城市变得伟大。她将运用自身影响力宣传重庆抗战工程,并指定专人与重庆定期加强联系。
考察期间,中国驻美大使馆政务参赞查立友高度赞扬了重庆实施的抗战工程,认为抗战工程的开展,对于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