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没办法,只好把发动机再拆下来了。”10月7日下午,本来已经很放松的粟伦又皱起了眉头。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一间简陋车间里,几名学生拿着扳手和螺丝刀,开始拆一辆方程式赛车。这辆赛车是该学院一名研三学生带着24名大四学生历时近一年、花费15万元、在设备简陋的实验室里造出来的。两天后,赛车将被运往上海,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
重庆首辆大学生造方程式赛车
停放在简陋车间的这台方程式赛车,是重庆学生自制的首辆方程式赛车。它黑色的碳纤维车身、马力强劲的发动机,已经有了几分F1赛车的样子。如果不是昨日出现了故障,这台设计时速130km/h,车身长2.8米、宽1.5米、重200多公斤的车,现在可能就只剩下打磨车身和美化外观了。 昨日早上6点多,机械学院大四学生潘超撑着伞来到车间。按照原计划,他和同学要把赛车推到操场的跑道上,再进行一次试车。而一直不见减小的雨水,让他们只好放弃试车计划,改在车间打磨车身。本月10号,这辆赛车将被运往上海,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
然而,当车手打开引擎开关时,赛车的发动机却突然出现了故障。这让在场的4位学生很着急,他们初步判断,可能是发动机出了问题,这也是他们最为担心的事。如果要把发动机拆下来检查,基本上等于把整辆车拆下来,而完成这样一道工序至少要花费半天时间。另外,这台发动机是进口的,也是整台赛车最贵的零部件,售价高达3万元。
“总比在赛场上出现这样的问题好!”队长廖一橙安慰队员,并立即召集队员回来帮忙。经过排查,原来是发动机的一个零件损毁了,他们只好另外花2000多元买了个新的换上。
去年,前往观摩“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两名重大机械学院教师回到重庆后,萌生了组织大学生自制方程式赛车、组队参赛的念头,向学院提出了申请。随后,学院拨款16万元作为活动资金。
造赛车?在当时,很多学生认为这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不过,去年11月,还是有120余名大三学生报名了,但怎么干,大家还是一头雾水。
指导老师罗红将他们分成5个组,分别负责车身车架、发动机、悬架、转向制动传动以及管理5个项目。没有任何经验,他们就上网查找其他高校的设计方案,弄懂每一部分的原理和制造所需的材料及方法。
造车生活很苦很累也很充实
今年四五月份,赛车的理论设计方案和三维图终于有了雏形。那时,一百多人的队伍却走了大半。到了6月底,就只剩下25人了。他们完成了发动机的选择、进气系统改进设计、主减速比的选择、驱动桥设计、车身车架的设计、悬架、制动等几大部分的工作。
有时,为了弄懂一个原理,他们向沙滩车老板讨教;有时,为寻找一个符合标准的带有传感器的节气门,他们往汽配城一跑就是两天。为节省成本,花400元买一台二手台式钻床,自己学着加工零部件。为了造车,有的队员8个月没回过家。
廖一橙介绍,制造这台赛车,他们花费了十几万元,比较贵的零部件是进口发动机和比赛服,“买两套衣服和一个头盔就花了近两万元”。由于经验不足,制造过程中,他们也走了不少弯路。
“穿条短裤,穿双‘人’字拖,活生生一个‘屌丝’。”“粟师傅”粟伦回忆造车生活时说,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车间里。车间只有一台大电风扇,实在热得受不了,就跑到电扇前吹个痛快,然后再回去接着干。车间蚊子也很多,他的胳膊上、腿上每天会长起几个包。晚上弄到一两点钟回寝室,还要遭到宿管阿姨数落。有时候,他们在地上枕着轮胎就睡了。
临时要买零件,粟伦就浑身脏兮兮地坐车去买。晚上买碗酸辣粉填肚子,“我们有同学满手都是油,都不好意思伸手去接递过来的酸辣粉。”今年中秋节,没回家过节的同学买来不锈钢盆、各种菜品和火锅底料,自己动手焊了一个架子,在车间烫起了火锅。
很多同学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方程式赛车中,工作还没有着落。但周怡凡觉得,尽管很苦很累,这段充实的经历一定值得一辈子回忆。周怡凡和队友开玩笑:“比赛回来,我们在车上涂上‘求工作’的字样去面试,肯定会多几个机会的!”
来给赛车取个名吧
2012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将于本月15日在上海开幕,届时将有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41支境内车队和3支境外车队参赛,项目包括:技术检验、成本分析、市场陈述、工程设计、单项性能测试、耐久测试、燃油经济性等。
届时,重庆大学FSAE方程式赛车队的25名成员将自费前往上海。他们希望企业家能捐助部分资金,“作为回报,我们会在车身上打广告”。此外,重庆首辆学生自造方程式赛车还没有名字,市民可以给这辆酷车取个响亮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