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月是故乡明,茶是故乡浓。又是一年中秋至,国庆小长假也将随之而来,在外工作的我们在假期里不要只顾着与朋友觥筹交错或独自出门消遣,别忘了常回家看看,跟爸爸唠唠嗑,帮妈妈做做饭。
9月13日,在宁波市北仑区小港镇陈山社区,来自四川成都的务工人员应爱苏(左一)和海警战士在社区阿姨的指导下制作月饼。中秋节临近,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镇陈山社区组织辖区部分不能回家过中秋节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浙江海警二支队的官兵一起制作月饼,让远在他乡的亲人吃上自己亲手做的月饼,给家人寄去一份思念和祝福。 新华社发(索向鲁 摄)
中秋节,别忘回家看看父母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出租车里听到这首歌,默默算了下,自己半年多没回家了,怪不得老爸老妈最近打电话的频率高了。
还记得儿时放学回家,在院子里扯上嗓门吼一句“妈,我饿”,妈妈从厨房探出头来答一句“那快回来吃饭”。那时候,对在两点一线间奔波的我来说,家是遮风挡雨、助我茁壮成长的苗圃,也是我笑声不断,但也偶尔被揍出眼泪的地方。
今年中秋,你回家吗?
中秋节临近,空气中都散发着思念的味道,虽然每个人都能闻到,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回家过中秋。屈指算来,在北京已飘荡了8年时间,如今已为人夫为人父了,将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倾注在培养下一代的身上了,前天将4岁的女儿送去马承英语那进行少儿英语培训,妻子又买回一套马承英语研发的《国标等级英语》,教女儿一遍又一遍的读英语,看着这一幕,我想起正如当年的父母教育我们一样,我们现在也同样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将心比心,方明白做父母的不易。
中秋节献给父母的祝福短信
月缺时我想你,月圆时我念你,无论月圆月缺,牵挂却从不曾少。下面是整理的一些中秋节祝福短信,简简单单的祝福最能打动人。
一夜游子空望月,千里团圆起相思。父母食饼犹难尽,遥知故乡月最明。中秋节至,短信传情;问候父母,身体安康。
中秋节感人的祝福短信(回家篇)
缺时我想你,月圆时我念你,无论月圆月缺,牵挂却从不曾少。下面是整理的一些中秋节祝福短信,简简单单的祝福最能打动人。
人多多,路茫茫,回家的归途太漫长;星闪闪,月圆圆,中秋中秋大团圆;吃月饼,把酒欢,父母亲朋笑开颜;放工作,解忧愁,祝您中秋乐悠悠!
中秋文化在挑战中传承家国情怀
每逢佳节倍思亲 关爱父母在平时
中秋临近思乡更浓 网友感叹:远方安好便是晴天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网上关于中秋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放假是否回家的话题,在微博上吸引许多网友参与讨论,很多网友表示中秋节当然要和家人共度。但也有不少网友称,因种种原因无法与家人团聚,这些网友纷纷在微博上留言,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峰】:肯定回啦,这可是咱中国的传统团圆节,我每年都会和父母一起过。
【@左冰】:我们服务业哪有休息。
【@轻罗小扇】:没假期的没资格讨论这个。
【@顾晓丹Smile】:四年了,今年依旧不能回家。@文明红红:在外拼搏的我们,要多回家看看牵挂我们的父母啊。中秋节,想家的时节。
【@敷衍_回忆】: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眼里都是孩子,长大了不要离家太远,常回家看看。
【@时光里的逆流】:如果这次不回家,那就整整三年没有回家过中秋节了。远方安好,便是晴天……
【@一樽还酹江月o峻青】:今年的中秋还是不能回家了,家人安好我也安好,这就是幸福吧。心里有个挂牵却也挺好,儿子大了,该独立了。等我在外面混出个模样,我那时风风光光的回家,在外面有苦我忍着,我知道家里也不容易,放心吧,我不会给二老丢脸。
今年中秋你回家吗? 四成职场人过节有家难回
“双节”临近,单位开始发放月饼,学校开始组织晚会,处处洋溢着过节的气氛,但在这本该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却有许多人家要面对着“对影少一人 ”的寂寞。今年中秋,你会回家吗?“两节期间子女回家情况”问卷调查显示,受访的986人中有 423人因为单位不放假、回家时间不够以及经济能力不足等各种原因,无法在“双节”期间回家与父母团圆,占到受访总人数的42.9%。
中秋节,放大假,忙过节。可怎么过,却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吃月饼?别!早就不受待见了。这些年,月饼包装越发精美,金银铜铁锡五金全上,价格爬升得也可以,但也大有脱离食品、化身澳大利亚土著的“飞去来器”的趋势:我送给你,你送给他,他又送还给我,兜兜转转,最后花落谁家未可知,可落谁手里也不吃。是,中秋当晚,应景会尝那么两口;可回过神儿来心里免不了埋怨自己:油腻腻的,还那么多糖!我怎么就管不住嘴呢?
中国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极为普遍,先秦至汉唐,人们在中秋节拜月、赏月、咏月。中秋节的月亮以及明月辉映下的清景奠定了中秋节的审美意趣。人们以期盼团圆、渴望科举蟾宫折桂、追求爱情、祈求子嗣等为中秋节增添了世俗情怀。而传说中的嫦娥奔月、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吴刚伐树等神话故事,更让中秋节包含超越世俗之上的文化意蕴。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诗人的“多愁而善感”,他们怀着乡愁,慨叹人生之际遇,努力寻找梦想中的精神家园,延续着对生命意义的终极思考。
让我们在那个满月的夜晚,在那轮月亮下,怀念逝去的亲人,梳理自己走过的征程,思考人生的方向。过一个诗意的中秋。
如今,旧时习俗虽已渐渐淡去,但是人们仍然视中秋节为团圆节,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将思念故乡、期盼团圆的心情寄予其中。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年轻人,选择网络视频、网络贺卡、网络月饼等新颖的方式,在虚拟空间里与各地的朋友欢聚,互赠祝福。“以前中秋之夜,我会给家人、朋友打很多电话,但这两年都会通过网络视频与远在家乡的亲人和全国各地的网友聊天团聚。”正在北京上学的女孩小林说,“今年,我已经与外地网友们约好,通过视频欣赏中秋月亮。”
现代人过中秋也不只是图一个“时尚”,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也颇为流行。城市里人来人往的庙会与灯会,就是很好的例子。2012常州首届红梅新庙会,就将以一台精彩纷呈的赏月晚会拉开帷幕。女子水鼓、民间绝活绝技、歌曲、舞蹈、越剧、变脸……还有,肚皮舞风情万种,小丑《吊球》令人捧腹,魔术变幻莫测,舞蹈《天女散花》亦古亦今。同时在整个过程中,现场观众参与互动,回答正确问题还能获得纪念品。
进入9月,社区文化大餐陆续“开锣”。为了中秋佳节能团圆在一起,很多社区相继开展形式多样的庆中秋活动,打造浓郁的节日氛围。这不,迎中秋“画”灯笼中秋游园会便吸引了很多业主全家出动,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家常、分享生活乐趣,而孩子们则充分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画出五彩斑斓的灯笼,煞是养眼。
中秋月饼 全球华人思乡符号(组图)
举头望月,思乡正浓。农历八月十五,中秋月儿圆。
也许是和人类的拜月情节相关,这一天,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有各自不同的节日:这一天,是美国人的“秋月节”、韩国人的“秋夕节”、斯里兰卡的“月圆节”、泰国“祈月节”、柬埔寨人的“拜月节”、坦桑尼亚人的“月圆节”、印度的“明月节”……
而对全球华人而言,中秋月饼成为思乡的特殊符号,一块小小的月饼,成为华人吉祥、团圆的象征。
多变的月饼 不变的团聚
中秋节干什么?赏月、吃月饼,这两个答案总是最先跳入脑海。当然,前提是和家人团聚在一起。
八月十五,在农耕社会,水稻正在孕穗,也是在农活第一次较长间歇期的中间。全家人团聚具有现实合理性。但是在今天,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孩子大了,往往离开父母去很远的地方,熟人社会变成陌生社会。此时,月饼越来越易得,团聚越来越珍贵。
月饼起源至今存疑:祝捷说、杨贵妃说、抗元说
有一种说法,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至今仍有不同观点。比较流行的说法有祝捷说、杨贵妃说和抗元说。
"中秋"在唐代正式成为节日
9月30日将迎来中秋佳节。民俗专家表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在唐时正式成为节日,2007年12月被正式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我国古代把秋季的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农历八月十五居秋季的中间一个月,十五又是这个月的中间一天,所以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八月节”。
中秋将至 一块月饼的前世今生
从历史记载来看,首次将饼与中秋的月亮联系起来,是八月十五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而归,唐高祖接过吐鲁番商人献上的胡饼,笑指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另据《洛中见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当日命令御膳房用红绫将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但那时还没有被称之为月饼。
中秋节之演变
“中秋”一词早已有之,《周礼》中即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记载,但那时的“中秋”只是单纯的月令时间,并无节日之意。中秋成为节日,是唐宋以后的事,是由仲秋时节的月神祭祀发展而来。实际,纵观华夏诸多传统佳节,或早或晚,多由节令演变而来,由纪而祭,由祭而庆。
团圆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这一天,有点小年的味道。
在异乡的游子,赶回故乡,与家人团聚;不能回家的人们,只能对着天上的皓月,寄托思念。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了中秋之夜百姓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即使在交通、通讯发达的今天,亲友间的别离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不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而中秋节,正是契合了这种需要。
和谐
中秋期待着丰收,也期待着和谐。“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感恩
中秋节是一个农业文明的节日,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它是一套礼仪,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从社会意义来看,它体现出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表现出对于家庭的重视。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家庭团圆的日子,也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因此,祭拜月亮,实际上也是对大自然、对祖先的感恩。
敬老
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文化。《礼记》有言:“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因为仲秋时节“月至四阴,阴已盛矣。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三王顺应时令,于仲秋举行养老仪式,对身疲力衰的老人,赠予手杖行路,赐以糜粥饮食,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