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立志,想用电视剧展示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的这段历史,解放大西南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段。”9月24日,由王朝柱担纲编剧的电视剧《解放大西南》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颁奖前一天,记者来到北京香山,见到了这位年过七旬的我国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金牌编剧——王朝柱。他如是评价这部心血之作:“我把这段历史的原貌展现给观众,希望他们了解这段民族的记忆,因为历史是不能忘却的。”
告诉人民一段真实的历史
被称为重大革命历史教科书的《解放大西南》播出后,外界评介甚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准称其具有在宏大的民族命运感和英雄叙事中揭示历史本质的真正史诗品格。
王朝柱却很谦虚地向记者表示:“我只是把这段历史的原貌展示给观众。”他说,历史剧最大的社会价值只有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才足以体现厚重感,只有还原了历史的真相,电视剧的主题才可以令人震撼。
为了写好《解放大西南》,王朝柱阅读了大量珍贵一手史料,用唯物史观审视历史,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其实,王朝柱在写作《解放大西南》之前,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这部剧能亮出来。“之前,很少有电视剧去描述这段历史,展示历史本身就非常精彩了,但我将戏魂放在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失败’上,浓墨重彩写了一笔。”
他表示,目前没有任何一部影视作品回答过这样的问题,“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优秀的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剧应该是一面知兴替的镜子。”
大量史实首次在剧中揭秘
解放大西南这段历史,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人们对这段历史还不像对“三大战役”那样熟悉,大量的历史内容第一次在影视剧中披露。
“我们在剧中设置了很多引人入胜的情节,这些都是历史的新发现。”王朝柱说。
他举例说,如人民解放军最后追歼胡宗南兵团和宋希濂兵团的进军路线就很耐人寻味。“这竟然与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行军路线几乎就是同一条路线!”他说,不同之处在于,当时的走向是由南向北,这次是由北向南;当时是蒋介石大军追击工农红军,这次是人民解放军追击蒋介石军队;当时以工农红军胜利突围北上抗日为结局,这次是以蒋介石军队被全歼为结局。
正是由于众多一手材料的首次加入,李准评价,《解放大西南》有着很强的揭秘性,叙事也更加流畅,故事更加吸引人。
每天写作近10小时 自嘲是“写作工人”
谈起《解放大西南》的创作时间,王朝柱给了记者一个吃惊的答案:三个月!
“写诗歌、杂文需要灵感。我一生写了2000多万字的作品,还需要大量时间阅读史料、实地走访,怎么可能等灵感?”王朝柱告诉记者。
为了创作好《解放大西南》,王朝柱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作息时间严格打表,每天6点半起床,11点睡觉,25分钟散步,半小时吃饭,除了看看新闻,几乎一天有近10个小时用在创作上。“这么多年,我没休过一个星期天,一个节假日。我就是个‘写作工人’。”王朝柱自嘲说。
正因为他的勤奋和用功,《解放大西南》创作获得好评如潮。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曾对他作出这样的评价: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中,下力最大、功力最深、成果最显著的当属王朝柱。他的作品当中,中国革命历史所有重要的人物、重要的历史阶段,都没有遗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