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多年里,风吹日晒给她带来了一身的伤痛,829只手掌,每只都有不同的病灶。从去年开始,来自全国的数十位“医生”赶到了她的身边,为她集体会诊,34种疾病得到最终确认。“医生”们耗时大半年时间,为她的每只手作出了一份详细病历。她就是大足石刻里享誉世界的千手观音。2014年,经过来自全国各地文物修复师的精心修复,千手观音将在世人面前重新焕发昔日容颜。
千手观音的修复工作牵动着世人的眼光,但你知道为她看病的“医生”们的故事吗?他们是怎样一点点治好千手观音的病痛的?9月,作为千手观音的“主治医生”,来自敦煌研究院的研究员段修业,站在千手观音前,揭开了鲜为人知的文物修复师的酸甜苦辣。
修好2000幅敦煌壁画
当一名文物修复师,最重要的是什么?与文物修复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段修业仔细想了想,慎重地在心细、手巧和耐得住寂寞中,选择了心细。“没有一颗细致的心,是做不好文物修复的。”
敦煌壁画,是很多游客向往之地,段修业却将一生的心血,都耗费在了医治“生病”的敦煌壁画之上,41年来,经他之手,2000余幅面积共达3000多平方米的敦煌壁画,重新焕发了昔日容颜。
望着眼前的千手观音,段修业有些感慨,“给千手观音看完病,我就要退休了,她是我的最后一位病人,也是我诊治过的疾病最严重的病人。”千手观音的病有多严重?段修业以敦煌壁画为例说,敦煌壁画一般只有六七种疾病,而千手观音身上的病灶却多达34种,“加上她是立体修复,难度更大。”
为此,修复专家们专门给千手观音的829只手制订了各自的病历,“有些疾病从表面看不出来,我们就使用类似于X光照片机的仪器,看有些什么隐藏的病灶。”
文物修复工作非常枯燥
除了安静,还是安静。在千手观音修复现场,虽然有十余位工作人员,可却没有一丝声音,哪怕是工作交接,都是以悄悄话的方式完成,段修业说,文物修复是件非常枯燥的工作。在修复过程中,禁言是大家默守的规定,“如果在工作时聊天,一个分神就有可能变修复为损坏。”
段修业说,除了不聊天,不能带手机进修复现场也是规矩。千手观音修复现场的修复师们,大多都是80后,面对如此枯燥的工作,却没有一丝怨言。“我记得自己17岁入行之时,也坐不住啊,为此,师傅没有少骂我。”回想起自己幼时,段修业轻声地笑了。
从上午9点坐上脚手架到下午5点离开,除了吃饭的时间,我们一直在“面壁”,一天下来,眼睛连稍远一点的物品都看不见了。
团队里年龄最小的杨鸿兰,今年只有22岁。这名90后新人自去年7月加入项目开始,便几乎没了节假日,每周只休息一天,“有时忙活一天,也清理不完巴掌大的一小块。”不过,杨鸿兰说,“虽然工作很琐碎,但能看到她在你手中有变化,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或许因为常年只与文物打交道,加之工作需要十分专注,很多文物修复师性格较为内向,少言寡语。就连以前是个“暴脾气”的毛世福也被磨成了慢性子,“现在干什么事儿都不着急,说话的语速都比过去慢了半拍。”
医疗器具和医院的差不多
给千手观音看病,其实和给人类看病所用的医疗器械是差不多的。在千手观音的修复现场,手术刀、医用镊子、注射器、洗耳球一应俱全。“我们给千手观音动的大大小小的手术,也是用的人们常见的医疗器械。”
究竟该如何治病,记者借来实验室里供修复师们练手的工具试了下。首先要做的,是用医用镊子将金箔揭下,这是个屏住呼吸的步骤,手指的轻微抖动都会影响“皮肤”揭下的整体性,“因为可以使用的金箔还将会被回贴到千手观音身上,所以我们要尽量保持金箔的完整。”
揭下“皮肤”后,治疗开始,注射器在吸满加固液后,针头轻轻放进试验材料的角落,然后轻推针筒,将加固液缓缓推进需要加固的部位。
段修业说,文物也有生命,手术不允许失败,否则一段历史也许就此消亡。 记者 李晟
新闻纵深>
大足石刻景区将扩大5倍
逛完整个景区至少4小时
依托大足石刻,大足旅游产业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2011年,旅游接待人次580多万,旅游总收入达20亿元。为了充分保护、利用好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大足还将进一步提升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的品质和档次,将核心区面积扩大到1100亩,是现有景区范围的5倍。
新的宝顶山景区内不仅有大足石刻博物馆,还有复古商业街、360环幕电影厅、游客服务中心、金刚舍利塔等。停车场还规划了500多个停车位,一次性可容纳1万人换乘。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宝顶山风景区的景点将扩大到20多处,比现在增加了10多处,逛完整个景区至少要4个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