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印度尼西亚和流浪儿一起玩音乐、到肯尼亚贫民窟支教、到柬埔寨给大学生当老师……这样的精彩人生,是否离你很遥远?25个重庆的大学生通过一个名为AIESEC的大学生国际组织,刚刚完成了他们在世界各地的爱心之旅。
昨天,在沙坪坝一家咖啡馆,他们聚到一起,分享路上的故事和感悟。也许你不一定拥有他们的经历,但他们的心得也许对你有用。
和流浪儿一起玩音乐
“生活安稳的我们,为什么不开怀大笑”
人物档案:
先凌,23岁
重庆工商大学环境艺术专业应届毕业生
5月申请去印度尼西亚,7月10日出发。7月12日,先凌到达支教的学校,全体师生见面。
“那天我登上小舞台,穿了一身临走前找妈妈借的旗袍,唱了一首邓丽君的《甜蜜蜜》。没想到,孩子们会跟着唱。”先凌说,放学后,孩子们还跑过来缠着问:漂亮姐姐,我们喜欢看《还珠格格》,你能不能唱首主题歌?
每个周末,先凌则在万隆一个专门帮助流浪儿童的音乐学校支教。“这些流浪儿最小的5岁,大的有16、7岁。“先凌说,音乐老师教他们音乐知识、做乐器,她则教他们简单英语。
“流浪儿们非常可爱,非常有才。”先凌说,孩子们用油漆桶做成鼓,用旧筷子、烂瓢做成鼓槌,跟着老师用小提琴弹奏出的美妙乐曲,边唱边跳。
5个星期时间,先凌服务了4所小学,一所残障学校。“残障学校的孩子最爱笑,非常开朗。每次看到我,他们就开心地跑过来,拉住我的手,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和充满阳光的笑容。”先凌说。
先凌和他们一起画画、做手工,还做辣子鸡丁给他们吃。“走之前,我和孩子们一起用棉花做了一幅绵羊图画。当我看到这幅画被孩子们珍藏起来,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先凌说,回想起印尼孩子的笑容,她就问自己,身体健全、生活安稳的我们,为什么要不快乐,为什么不像他们一样开怀大笑?
19岁女生独自闯非洲
“呆在异国他乡,让我们学会坚强”
人物档案:
张姊怡,20岁
四川外语学院英语学院翻译专业大三学生
今年20岁的张姊怡来自山东青岛,如今在四川外语学院英语学院翻译专业读大三。去年7月16日,她去往肯尼亚首度内罗毕自费做志愿者。
张姊怡在内罗毕的主要工作是走访周边的贫民窟。每天,张姊怡要坐两个多小时的车到Eastleigh贫民窟,给当地孩子上课。“学校是用集装箱板子搭的,每个小教室只有10平方米。10多个孩子共用两套教材。”张姊怡回忆,去之前,那里的孩子从未见过中国人,他们每天围着她不停问,以为中国人都会功夫。
在肯尼亚,张姊怡还发起了一个代寄明信片的活动。“只要有人出30元钱,我就从肯尼亚寄回一张明信片。”张姊怡说,将近一个月时间,共寄出42张明信片,赚了600多元钱,一并捐给了肯尼亚当地的动物保护组织。
异国的生活,让张姊怡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呆在异国他乡,让我们学会坚强。现在我处理问题时,多了思考少了冲动,更加客观。”
盲童打开他心灵的窗
“别人不明白他们需要什么,我必须知道”
人物档案:
周奇威
22岁,四川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学生
22岁的周奇威来自四川外国语学院德语系。7月12日,从小爱看《狮子王》的他前往了心目中的梦想之地———肯尼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周奇威的工作是在一所乡村小学教书。然而他却说,在那里,他从一个盲童身上学到了许多。
“那个盲童在我支教的乡村小学上学,得知我是来自中国的志愿者,他问了我许多问题。”周奇威回忆,盲童问自己:中国的盲人可以读书吗,他们能否享受盲人的权利?“听到这些话从一个13岁的孩子口中说出,我不仅感慨他的成熟。”周奇威说,随后的沟通中,盲童告诉他自己虽然看不见,但希望今后做一个记者,让更多人知道外面世界是什么样子,不断尝试新鲜东西。
周奇威说,他从盲童的眼中看到了坚定的信念和目标,“那个时候我也开始想,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周奇威说,许多同学将来就是考研、出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少有人问过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而他想要用心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别人不明白他们需要什么,而我必须知道。”
想象30岁的自己什么样
“最好的老师是世界,最好的知识是经历”
人物档案:
刘星辰,20岁
四川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学生
刘星辰在柬埔寨度过了40天,她的工作是给位于金边的柬埔寨国家管理大学学生当外教。
“当时我刚上完大二,这些学生和我年龄差不多,一开始,我特别紧张。”刘星辰说。
第一堂课,刘星辰发现,学生虽然和她同龄,但英语基础较差,和国内高中生差不多,大部分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我就想尽办法给他们壮胆,让他们开口说话。”一周下来,学生们认可了她这个小老师。
刘星辰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演讲能力,出了一个题目:分享今后的人生目标,想象30岁的自己什么样。话题一出,大家都很踊跃。有个男生说:30岁时,我肯定是一个很好的爸爸,爱护我的孩子,承担家庭的责任。也有学生说:以前我很消极,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志愿者老师来了以后,我对这个世界有了兴趣。到30岁,我想到世界各地走一走,还想到中国留学。刘星辰说,不少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他们的积极令她感动。
“一个多月时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最好的老师是世界,最好的知识是经历。”刘星辰说。
一个月时间他们有啥变化?
有人决定休学有人决定出国
短短一个多月,带给这群大学生的不只是新奇和感动,还有对人生的重新认识,对未来的重新规划。
从肯尼亚回来后,周奇威决定休学一年,明年9月再读大四。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惊讶,但他很坚持:“这一年我可以尝试不同的工作,更多的接触社会。我需要给人生一个缓冲期,去思考我的未来究竟需要什么。”
先凌此次是第一次出国,出发前她有些犹豫,甚至害怕。“这一趟出门,我完全打消了顾虑。英文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与人相处的情感和态度。”先凌说,她打算今后考研出国。
张姊怡目前已是国际大学生组织AIESEC重庆大学分会出境交流部副主席。“每次送走一批批志愿者,总觉得是他们带着自己未完成的事,去到需要帮助的地方。”她说。
AIESEC大学生组织
AIESEC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由学生独立运作的组织,为青年人才提供各种机会,积累社会经验,掌握生存技能。2008年初AIESEC重庆分会成立,目前已覆盖重庆多个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