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继去年秋季开学发布中小学生“减负十条”后,今年秋季开学,重庆市推进素质教育再次提档升级。9月13日,重庆市教委发布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十项规定(以下简称“提质十条”),对学校办学、师德师风、教学改革、课程辅助活动、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小学、初中班额不超过45人、55人
近年来,由于城乡教育水平发展的不均衡,加上教育优质资源向少数学校集拢,“择校热”导致部分学校出现大班额现象。
此次出台的“提质十条”第一条就指出,必须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合理控制办学规模,小学、初中班额分别不超过45人、55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逐步实行小班教学。
“如果学校规模太大,班级人数太多,必定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市教委主任周旭表示,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质十条”特别对小学和初中班级人数作出了限制。此外,今后还将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提质十条”还提出,严禁学校设置或变相设置重点班、实验班等,不得组织或利用学校场地进行奥赛培训及竞赛活动。
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由于学生社会实践缺乏有效的机制,多年来,大、中小学生普遍反映找一个能接受社会实践的单位好难,社会实践总是流于形式起不到实际效果。“提质十条”对此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规定表示,要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今后,多组织学生走进农村、工厂、军营、博物馆、科技馆、高校实验室、科研院所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同时,重庆市今后将定期开展“千名专家进万校”活动,把科学家、工程师等各类人才请进学校,通过举办科普讲座、专题报告会、开展科学小实验、传授各种技艺等形式,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
按照课程改革要求,今后,3—6年级学生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4天,7—9年级每学年不少于4天。
以能力为核心设立学生成长档案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如何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当前,更多的是根据成绩。今后,这样的评价方式将发生改变。
“提质十条”中指出,今后的学生评价制度将以能力为核心,设立学生成长档案,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参评等多元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周旭表示,“减负”与“提质”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减负”是手段,“提质”是目的。“减负”与“提质”的实质是回归教育本质。继“减负十条”受到家长、学校、学生的欢迎后,“提质十条”还包括师德师风建设、学生德育工作、实施“卓越课堂”五年计划、开展课程辅助活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等内容,同时呼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育人合力,营造全社会都来关注为学生减负,提高教育质量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