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8月底,由重庆市商委牵头组织制定的《渝菜标准体系》、《渝菜术语和定义》以及首批12道重庆菜地方标准,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成为继鲁菜之后,第二个通过备案的地方菜标准体系。
标准的出台,标志着和传统川菜相比,味浓、味厚、味走极端的重庆菜的独立进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一度作为川菜一支的重庆菜,发起的这场“独立战争”目的是什么,价值在哪儿?能否赢得市场的认同?
1985年,沙坪坝区农业局职工朱天才辞去工作,在歌乐山登山步道“三百梯”的大路边,开了一家小店,出售茶水、馒头和包子,供登山的游客歇脚。
微薄的利润加上登山客时不时提出的用餐需求,让朱天才萌生“转型升级”的想法——升格为餐饮店。
由于交通不便,这家山间的路边小餐馆只能就地选材,歌乐山农家自养的土鸡,几乎成为其唯一荤菜。
如果朱天才仅仅像一般农家乐那样,简单地将鸡肉煮熟端上桌供登山客果腹,故事到此就应该结束。
这个名字中包含“天才”两字的人,独创了一种与传统川菜截然不同的烹饪方法,让他的故事得以延续。他将巨量的大蒜、泡椒、花椒一起放入油锅炒制,等炒到色泽鲜亮时,再加入现杀现斩的土鸡鸡丁一起翻炒。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鸡肉,不仅油亮诱人,而且格外鲜香。
因登山汗流浃背的人们,在青山环抱中吃到这道味道特别的麻辣大餐,大呼过瘾。
这道被登山客命名为辣子鸡的菜,一举成名。应声而来的不仅有登山客,还有主城各区的“好吃狗”。辣子鸡一时竟成为歌乐山的又一张名片。
朱天才回忆说,卖得最好的时候,一天最少要工作十二三个小时、卖掉200多只鸡,满满摆上80多桌。而歌乐山镇,一个原本清静的农村场镇,有数十家餐馆烹制辣子鸡,成为重庆餐饮江湖著名的“辣子鸡一条街”。
辣子鸡的火爆,很快在重庆餐饮界刮起一阵“辣子旋风”。在随后几年里,辣子田螺、辣子肥肠、辣子蹄花、辣子鱼丁、辣子竹虾等和传统川菜截然不同的辣子系列菜,相继问世。
朱天才没有想到,他的这一“发明”,开启了重庆菜系的大变革,为重庆菜今后从川菜中独立埋下了伏笔。只不过那时人们叫它“江湖菜”。
“离经叛道”的重庆江湖菜
在食客们大汗淋漓地享受辣子系列菜带来的全新味觉体验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朱天才他们发明的菜品与传统的川菜有很大的不同。
此前,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菜,以自贡、宜宾为中心的川南菜,和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菜,是传统川菜的三大支系。而与传统川菜的烹饪方法比,重庆的辣子系列,以及随后的水煮鱼、酸菜鱼和泰安鱼等水煮系列,可谓离经叛道。
陶然居副总、川菜大师陈小彬举例说,不管是川菜还是其他菜系中鸡肉烹制,鸡肉至少要占到一盘菜中的60%的比例,而在辣子鸡中,被爆炒缩水的鸡丁,几乎只能占到10%,食客需要在辣椒和花椒中找鸡丁。“这哪里是什么辣子鸡,明明就是鸡肉炒辣子”。
该给这个一出生就叛逆的“孩子”取个什么名字?
重庆餐饮界后来约定俗成:国营大酒楼按照传统川菜方法烹制的菜仍然叫做川菜,而那些“叛逆者”,索性就叫做“江湖菜”,以方便和居于“庙堂”的传统川菜区别开来。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川菜的“庙堂”地位也渐渐不保。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小平南巡讲话激发全民创业热情,而餐饮,被公认为创业门槛最低的行业。一大批重庆人开始在本地乃至全国开餐馆。这个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机会接受正宗的传统川菜烹饪培训,制作方法相对简单,且市场接受度异常好的江湖菜,成为餐饮创业者们的首选。
餐饮界风起云涌,到1990年代末,江湖菜不仅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遍地开花,还走向了全国。
江湖菜的出现,给传统川菜带来了冲击。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在菜品上体现重庆特色,时任重庆某国营宾馆大厨的陈小彬,在烹饪的选材、用料以及火候上,开始全面借鉴江湖菜的作法,以此来改善传统川菜的口味。和他一样,全国不少正宗川菜大酒楼里,厨师们开始烹制辣子鸡、酸菜鱼等。
据统计,随着江湖菜的全国风行和对传统川菜的烹饪技术冲击,目前,在川菜的上千个品种中,有60%以上的菜品均属“重庆造”。
渝菜亮剑的背后
不过,江湖菜的理想,绝非只是“江湖”。
2004年,靠辣子田螺起家的陶然居董事长严琦,把餐馆开到了北京。在这个汇聚全国各地美食的大码头,她提出的营销概念是“新概念重庆菜”,而不再是川菜。
2005年全国两会上,来自重庆的部分两会代表和委员,正式提出让渝菜和中国川菜分家,打造第九大菜系——渝菜。
2012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东方美食烹饪艺术家大赛上,市餐饮商会会长的严琦,再次提出“重庆菜”概念。
和传统川菜风格迥异,不过是这场独立战争的物质基础而已。分析人士认为,直辖以来重庆餐饮业的发展对于地方产业品牌的需求,才是“独立”的根本动力。
2006年,重庆市政府正式提出打造美食之都,并出台税费减免、企业自主用工、支持新产品研发、原辅材料基地建设等16条优惠政策。
2009年,国务院三号文件明确提出重庆要将“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美食之都’”,重庆美食之都建设被纳入国家战略。2010年前后,重庆向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美食之都”。
2012年,重庆市政府再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餐饮业发展推进美食之都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以“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美食之都”为发展总目标,并针对餐饮企业出台了30条扶持政策。
据市商委数据,2011年,重庆市餐饮住宿业零售额、增加值、税收,分别比2006年增长169%、115%、120%。目前,全市餐饮住宿经营单位近10万家,是直辖前的4倍,提供就业岗位超过百万个,是非农行业中吸纳就业人数最多、贡献最大的行业之一。
“任何一个产业要做大做强,都需要考虑两点,一是本地市场的聚合力,二是外地市场的辐射力,这都需要一个集合品牌,正如重庆摩帮一样。”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王鸣剑认为,重庆餐饮业需要形成“重庆菜”这样一个集合品牌,以便外塑形象和内强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