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新老人向记者出示当时的借款担保合同。本报记者 李显峰 摄
吴永新手写的借款清单。本报记者 朱嘉磊 摄
今年2月13日,通州区永顺南路一居民楼内,51岁的孔庆敏在家服毒自杀。孔庆敏退休前在农行宋庄分理处工作,是名普通职员。随后几天,数十人持借据到农行讨债。
记者调查得知,从2010年起,孔庆敏谎称银行搞活动,吸收储户大量现金,她宣称最低年息能达到10%。案发后,家人表示,家中积蓄被孔庆敏拿去,用途不明。
警方近日向出借人表示,这起非法集资案涉案总额超过2500万元,受害者多达53人。历时半年多的调查后,警方追回70多万赃款。剩下的资金去向及作案动机成谜。
诱惑
高息借款合同上盖着公章
吴永新记录了存款的次数,一共13笔。最多的一次为23万余元,年息也从最初的10%,逐渐涨到15%和20%。他觉得孔庆敏是农行的人,说出的话不会有假。
9月5日上午,82岁的吴永新从通州宋庄小杨各庄村来到农行宋庄分理处,数十名储户和他站在一起,拉开条幅要求“还我血汗钱”。自2010年以来,农行女员工孔庆敏以银行搞活动为名,分别向他们高息借贷数万到百万不等,但她于今年2月13日自杀,借款全无下落。
孔庆敏在农行工作十多年,她胸前佩戴“315”工号牌,有时在前台当引导,有时坐柜台办业务。
“嘴很甜,瞅谁都这么热乎。”吴永新说,孔还认自己为干爹。他记得,孔第一次借钱是在2010年初。有一天,吴永新要去工行取钱,因为镇上没有工行,所以他先到农行找孔庆敏问路,孔极为热情,带着他坐4路公交上通州城区取款。这笔取款有21万元。不久后,孔突然找到他家,劝他存这笔钱。
“她说银行搞活动,利息高,10%。”吴永新说,孔嘴上没说是借,就说是存银行,他觉得孔是农行的人,说出的话不会有假,且孔带来的借款担保合同上还盖着公章,便把钱交给了孔庆敏。
在一张旧得发黄的纸上,老人记录了存款的次数,一共13笔。最多的一次为23万余元,年息也从最初的10%,逐渐涨到15%和20%。
第13笔,发生在2011年11月22日——也就是在这天,孔庆敏写下一张有错别字的“认爹”字条:“孔庆敏自愿任(认)吴永新为父亲,养誉(育)吴永新老人一生。”清点这本账,将之前本金利息合计,孔庆敏一共借走74.78万。
吴永新说,这本账之外,也就是2011年11月22日之后,另有一笔13万和一笔6万借款,合计93.78万元的本金。“这些钱都是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点一点攒出来的。”老人说。
杀熟
混熟后反复劝说不惜登门
多名出借人说,去农行办业务时,一旦孔庆敏在柜台或前台发现他们有大宗现金要交易,就会进行劝存。如果当面劝不了,晚上会登门“服务”。
与吴永新相似,许多人听信“银行搞活动,利息高,存我这儿合适”的话,把钱“存”在了孔庆敏处。
多名出借人说,去农行办业务时,一旦孔庆敏在柜台或前台发现他们有大宗现金要交易,就会进行劝存。如果当面劝不了,晚上会登门“服务”。
钱借到手后,孔庆敏交给出借人一张借款担保合同。合同很简单,多数合同是复印纸张,合同上的农行宋庄分理处的业务公章,多数呈黑色而非红色。
根据记者掌握的资料,孔庆敏借贷时间均在2010年之后,每次借期为3个月或整年。出借人主要为中老年村民、镇上居民和农行储户,借款数额从数万元起,最多的达390万。
80多岁的出借人郭振江总结,孔庆敏借钱的方式就是“杀熟”。
郭振江住宋庄镇邢各庄村。由于孔庆敏在农行工作,与其子开的建筑公司有业务往来,两人颇熟。孔每次见到他,“什么好听说什么,见面就喊老爹老爸”。2011年4月26日,郭振江出借8万元。事后,孔把借据送上门,年息是15%。如无意外,今年4月26日,这笔钱到期该还。但就在2月13日凌晨5点多,通州城区永顺南路190号某号楼,家属发现孔庆敏死在家中。警方随后介入。
郭振江是在2月15日得知消息的。2月14日,郭振江打孔庆敏电话,两个手机都关机。第二天一早再打依然关机。郭上门找人,敲门没人应,到银行一打听,才知道发生意外。
隐秘
职工连作案农行全然不知
农行宋庄分理处主任表示,直到债主找到银行,同事们才知道此事。“利息这么高,假如当中有任何一个人拿着单子,到银行问一下,这件事早就结了。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信任她。”
在宋庄,孔庆敏的死讯传开后,引起轰动。随后几天,出借人纷纷拿着借据找上她家。运气好的,能碰上她的家人,但对方一问三不知。
当出借人找到农行宋庄分理处时,相关负责人却表示,银行从没搞过超出正常经营范围的高利息活动,这是孔的个人行为,与银行无关。
出借人随后向警方报案。通州公安分局经侦队负责此案,警方向农行宋庄分理处主任翟世强作了询问。
记者曾以出借人身份致电翟世强,他表示,直到债主找到银行,同事们才知道此事,“否则,早就将她办了”。
翟世强说,2011年12月底,孔庆敏从单位内退,此后再没来过银行。在他印象中,孔庆敏工作积极,对于孔吸收储户存款之举,他评价说:“做得很隐秘。”
不过,孔庆敏大肆操办借贷之时,对出借人也颇讲“信誉”。借期一满,孔庆敏会主动兑现利息。
借出390万元的张辉说,他的钱分4次借出,借期都是3个月,利息10%。到期时,孔会打电话通知张辉,“利息到了,你(来银行)把钱拿了。”张辉说,每次取利息都是通过银行柜台,他一共拿回50多万。在取利息的同时,孔会办理续借手续。
“我们就认准了她是银行工作人员。”包括张辉在内,接受采访的出借人表示,孔的所作所为,都是在农行完成的,他们以为利息是农行给的。
孔庆敏生前好友朱玉说,曾借给她280万,后来觉得有风险,要回200万,没多久,孔庆敏发生意外。朱玉坦承,与孔交往十多年,借给她钱,除了贪图高利息,更重要的是相信这笔钱存在银行。
“利息这么高,假如当中有任何一个人拿着单子,到银行问一下,这件事早就结了。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信任她。”翟世强分析,部分出借人是3个月10%的利息,到期续借后,年息已相当于40%。
在农行宋庄分理处,记者询问对孔庆敏的印象,工作人员均三缄其口。而当记者以出借人身份询问时,员工小刘评价,“她就是个骗子!”
追赃
多为现金交易警方难取证
经办民警曾向出借人解释,孔庆敏一案,其资金收放多数为现金交易,因而,在银行账户上没留下太多痕迹,调查起来极其困难。已追回部分赃款,但与上千万的总数相比,追回的钱“九牛一毛”。
在案发后一个多月,有出借人前往通州公安分局经侦队询问办案进展。对于孔的死亡,警方表示,她未留下遗书,未在她身上发现明显外伤,已确认其服毒身亡,排除他杀可能。警方还表示,从孔庆敏家搜出大量银行卡,但账上所剩无几,也没有在她家发现大量现金。警方调查发现,在通州西集镇某村,孔庆敏租了20亩地,用于租地盖房,这笔钱有数十万元。
孔的好友朱玉说,孔为人忠厚踏实,她借来的钱可能也被骗了,以致最终无法面对。
今年4月,经办民警曾向出借人解释,孔庆敏一案,其资金收放多数为现金交易,因而,在银行账户上没留下太多痕迹,调查起来极其困难。而她本人一死,更增加破案难度。民警表示,已追回部分赃款,但与上千万的总数相比,追回的钱“九牛一毛”。
9月5日,当出借人打出横幅表示抗议后,农行与警方均派人做解释工作。通州支行相关负责人称,这起案件涉及53名出借人,涉案总额达2500万。而在场的民警称,目前仅追回70多万元,这部分钱,是向孔庆敏借钱的人在案发后主动归还的。
农行
监管失职具体责任待裁决
通州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公章是孔庆敏盗用的,农行不否认监管失职,但具体该负多少责任,应由法院裁决。被令停职检查的原宋庄分理处主任已在支行重新上班,但只是普通工作人员。
在案件侦查之初,警方收集了出借人的借据。其中,部分人的借款担保合同上盖有红章,多数人为复印的黑白章。
记者综合发现,在出借人持有的借据上,至少出现过3枚公章,分别为中国农业银行通州区宋庄分理处业务公章、中国农业银行通州区支行宋庄分理处业务公章(2)、中国农业银行通州区支行宋庄分理处业务公章(6)。
据一名出借人称,8月底,办案民警表示,凡是借据上出现的红色公章,经过鉴定,发现都是真的。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分析,孔庆敏是在工作期间做出以上行为的,其本人违法不能简单地与单位挂钩,说是银行的责任。如公章鉴定为真,则银行存在一定责任,具体视案情进展而定。
9月5日,多名出借人在农行宋庄分理处交涉时表示,贪图高息的心理,确实是上当的原因之一,但孔庆敏是在农行工作期间骗钱的,且存在私用公章行为,因此,农行方面存在监管失职。
对此,通州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公章是孔庆敏盗用的,农行不否认监管失职,但具体该负多少责任,应由法院裁决。而目前,该案还在调查。这名负责人介绍,被令停职检查的原宋庄分理处主任已在支行重新上班,但只是普通工作人员。
家人
所有积蓄也被掏空
“我们爷俩奋斗的钱,包括我媳妇的嫁妆的钱,都被我妈拿走了。平时她是我们家的太上皇,她说什么就是什么。”范军说,不知道母亲弄了多少钱,而她弄来的钱,家人也没享受到,反而,家产和所有积蓄都被母亲掏空。
针对自杀是否有征兆,孔庆敏的丈夫范文和儿子范军表示,出事前,没发现她有任何异常,也不知道借来的钱用于何处。
“我们爷俩奋斗的钱,包括我媳妇的嫁妆的钱,都被我妈拿走了。平时她是我们家的太上皇,她说什么就是什么。”范军说,不知道母亲弄了多少钱,而她弄来的钱,家人也没享受到,反而,家产和所有积蓄都被母亲掏空。
在范军眼中,母亲性格要强,工作敬业,生活俭朴,在家说一不二。他所能回忆的迹象是,2011年底从农行办完内退后,母亲变得更加沉默,但从来不跟家人说自己的事。
谜案
作案动机成为谜团
身兼好友和受害者的朱玉说,她无从知道2000多万资金的去向,也许孔庆敏有苦衷,如果死之前告诉她真相,“我宁愿选择帮她。”
9月5日,在维权无果后,数十名出借人离开农行。
吴永新老人还收藏着孔庆敏的结婚证、身份证和工号牌等材料的复印件,以及一纸“认爹书”。老人曾把这些当成抵押物。“存出金条来我也不会存了。”老人后悔地说。
孔庆敏给所有人留下一个谜,超过95%的非法集资仍去向不明。身兼好友和受害者的朱玉说,她无从知道2000多万资金的去向,也许孔庆敏有苦衷,如果死之前告诉她真相,“我宁愿选择帮她。”
注:孔庆敏亲属及出借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