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前,世界历史在钓鱼城改写——
1259年,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在名不见经传的重庆钓鱼城遭遇顽抗,双方相持36年之久,缓解了整个欧洲的战局。钓鱼城,由此被誉为“上帝折鞭处”。
如今,这一史诗般的战争,被改编成歌剧《钓鱼城》,成为重庆版《战争与和平》:战争中,被忽视的人与人性,闪耀光辉。
在7月6日北京闭幕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这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市旅游局、合川区委区政府、市民宗委联合打造的《钓鱼城》荣获剧目金奖和优秀组织奖等9项大奖,同时也获得了北京观众的热烈追捧。
《钓鱼城》凭什么叫好又叫座?
9月4日,重庆市歌剧院院长刘光宇接受本报专访,解读了歌剧《钓鱼城》背后的故事。
集结顶级主创人员
打造视听盛宴
一场长达36年之久的钓鱼城之战,如何在舞台上以精彩的故事、强烈的冲突进行展现?
刘光宇说:“跳出战争看战争,《钓鱼城》真正的核心是战争中的人,以及人物的内心挣扎。”
当南宋覆灭元朝初始,忽必烈这位怀有伟大抱负的皇帝面对钓鱼城的战争理由仅仅是:攻入城去,让先王蒙哥的“屠城令”得以实施;而钓鱼城守城将军王立的战争理由也变得非常简单:拒敌于城外,不让自己的百姓和战士被尽数屠杀。
历史难题残酷地摆在了两个有权力决定他人命运的人面前,于是,36年的攻守之战,最终变成了两个人的战争:歌剧《钓鱼城》中的“钓鱼城之战”,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王立和忽必烈两人之间的战争,更确切地说,那是王立和忽必烈两人各自内心的激烈搏杀……
故事主线的丰满,还远远不够。该剧集结了目前国内顶尖的主创人员,包括曾获曹禺戏剧文学奖的著名编剧冯柏铭,曾获文华大奖的著名作曲家徐占海,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王晓鹰,国家一级指挥许知俊等。剧组阵容达到约270人,主要角色由本土优秀青年演员担纲出演。如此阵容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市长黄奇帆多次鼓励创作人员,要让《钓鱼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艺术上,《钓鱼城》精益求精,巴渝文化元素与西洋音乐相结合,既充分发挥民族音乐的传统,运用戏曲的韵律、节奏、版式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选用《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地方民歌体现巴渝文化元素;又兼具西洋音乐之所长,和声、复调、配器的手法,突破过去一些中国歌剧调性单一、和声单薄的局限,呈现出音乐的连贯性和交响性。服装极具蒙汉民族特色,整个场景像一幅厚重的油画。
“除了精彩的故事,《钓鱼城》还让观众享受全方位的视听盛宴。”刘光宇信心满满。
人为本和为贵
凸显人性之美
刘光宇的底气,或许来自逾50场演出中赢得的数万观众。
掌声是最好的奖励!6月26日晚,《钓鱼城》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获得了观众十多次掌声。演出结束时,全场观众起身致意,演员谢幕长达10多分钟,观众仍热烈鼓掌,久久不愿离去……
“这是一部严肃的大歌剧,它坚持‘为时代而歌’的创作主旨。”刘光宇认为,如此严肃的主题,仍赢得观众追捧,说明《钓鱼城》点对“穴位”了。
“歌剧《钓鱼城》不只是重庆的,也不仅是中国的,更是普世的。”刘光宇说,该剧以大历史观和大中华历史观的立场,审视和解读了那段历史:在经历了战与和、生与死、爱与恨的极度纠结后,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王立和忽必烈的手握在了一起。“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凸显了人性的光辉,这些关于‘人’的纠结,是超越时间的、超越国度的。”
从北京载誉而归后,8月27日,我市召开总结表彰大会,隆重表彰《钓鱼城》剧组。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海荣评价歌剧《钓鱼城》的成绩,主要源于“五个好”,即有一个好题材、一个好团队、一个好机制、一个好平台和一种好精神。
业内专家也给出了极高评价。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教育家、著名导演艺术家徐晓钟说,《钓鱼城》的意义是很广博的,对解决世界争端有启示,也为国家歌剧作出很大贡献。“《钓鱼城》这部歌剧很有思想分量。”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查明哲说,该剧对战争与和平、忠义与背叛的思索,充满了思辨意识,攻守双方最终放下屠刀实现和平,在当今社会仍有现实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刘彦君认为,从“以人为本”的立场,来透视宋末元初的历史巨变,以及当时人的历史选择,是《钓鱼城》重新演绎那段历史的一个当代视角。
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认为,《钓鱼城》场面宏大,情节感人,节奏紧凑,促进了中国歌剧事业的发展。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杨光熊看过之后如此评价说,歌剧被誉为音乐领域的重工业,不是一般剧本、题材就可以驾驭。从《钓鱼城》的演出来看,剧本、音乐、乐队等都达到了歌剧的严苛要求。
《钓鱼城》清唱剧版
将亮相“周周演”
这样一部史诗大剧,重庆观众是否能在家门口欣赏到?
刘光宇表示,在获得“五个好”的肯定之后,市歌剧院、重庆交响乐团将继续打磨、推广《钓鱼城》,制作、演出音乐会版、清唱剧版、巡演版、实景演出版等不同版本,力争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上做出努力尝试。
近期,《钓鱼城》清唱剧版就会不定期在市歌剧院艺术厅“周周演”等演出活动中与观众见面,执行惠民票价。
媒体评价
《人民日报》:《钓鱼城》的成功,是重庆市歌剧院、重庆交响乐团近年通过改革激发艺术生产力的一个见证。
央视:《钓鱼城》以当下人的视角解读历史,残酷的杀戮之后,攻守双方共锁和平,从而爆发出人性的伟大光辉。
《光明日报》:《钓鱼城》用理智战胜情感,用和平的歌声驱走战争的阴霾,是重新演绎历史的一个当代视角,一个负载着当代思想内涵的世界。
《歌剧》杂志:将关怀人的生命、尊重人的生命的英雄颂歌唱得激情澎湃和气势宏亮,其人文价值无疑是在中华舞台艺术领域实现一次大突破,仅凭这一点,它就能穿越时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艺术评论》:《钓鱼城》汇成了一首非战、和平、化剑为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赞歌,让人感到一种生气、朝气,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为繁荣中国歌剧宝库做出贡献,令人肃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