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发掘、扶持新人,重庆小说才能走出‘零茅奖’的尴尬境地。”8月29日,著名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莫怀戚接受本报专访时直言,重庆文学水平尤其是小说部分始终难以突破,其中一个原因是发现人才的渠道较为狭窄,以至于“上一次大规模、有影响力的征文选秀,在我的印象里都模糊不清。”
选秀,对一座城市的文学水平来说,意味着什么?看似严肃的文学,与娱乐味十足的选秀,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炙手可热的韩寒、郭敬明,都是从上海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如果没有这场选秀,他们或许会走上另外一条成长道路。”莫怀戚称,选秀,可以抓住不少怀揣文学梦想的青年们的心理,可以PK,可以淘汰,可以让他们看到,原来文学也可以这么“玩儿”,也可以这么“玩出名堂”。
而且,举办大规模的文学选秀,也能迅速提升重庆文化形象,对内留住人才,发现人才;对外筑巢引凤,吸引人才。
莫怀戚说,长期以来,著名作家虹影等重庆文学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不容回避。而在网络时代,老作家们又期望从海量的网络文学新人中筛选出重庆文学的未来,“这个工作既庞大,针对性又较弱。那么就把目光转到现有的文学圈子中寻找吧,却发现又越来越窄。关键是,偌大一个重庆文学江湖,去哪里找有根骨、有潜质的年轻人呢?”
“我们实在是需要一种有号召力、新鲜,甚至娱乐气氛的文学选秀活动,比如征文也好,作文大赛也好,电视节目也好,致力于做出影响,发掘新人。说到评委嘛,绝对不要板起脸说教,你看《中国好声音》中的评委刘欢,不是一样‘玩得’很欢?”莫怀戚称,爱才之心,人皆有之,看到了好的苗子,相信评委们的兴奋并不会亚于选手。
遗憾的是,近年来,重庆几乎没有过文学类的选秀活动,文化部门似乎也此较为冷淡。“一提起征文比赛等文学选秀,就好像是上世纪的‘老龙门阵’,担心没人接招,舍不得花钱操办。”莫怀戚认为,中国人也一直在唱歌,可为什么《中国好声音》就玩得这么火。“一直说重庆文学人才断代严重,相关部门难道就不能借鉴当下最火的节目形式,眼光向下,搅活重庆文学这个被遗忘多年的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