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一些地区出现手机信号因受大暴雨影响而“不给力”的情况后,部分市民又开始怀念起几乎不受天气影响的固定电话。北京联通信息导航业务中心总经理杨勇日前透露,为了方便更多用户,北京联通计划在和相关部门、单位充分协作的基础上,把北京现有的重点地区电话亭全部覆盖
WiFi热点,供市民免费使用网络。
“北京市将继续维持电话亭的规模。公用电话可以免费拨打110、120、119。”市市政市容委景观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计划,2011年年底前,前三门大街、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和朝阜路这三条重点大街的公用电话亭完成了规范治理。2012年年底前,127条重点大街、重点地区公用电话亭将实现规范。
截至目前,北京街头仍在使用的公用电话有1.5万组、近4万台电话机,但使用率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运营方。因此,借鉴国际、国内大城市的经验,提供WiFi信号将成为这些电话亭的新任务。杨勇认为,这一升级代表了城市公用电话未来发展趋势,使市民和游客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高水平的城市服务。不久后,公用电话亭将不仅有通话功能,还同时具备查询、交费等新功能。
杨勇介绍,这种功能强大的公用话机已经制成样机,其操作界面与iPad比较相似,用户使用触摸屏便可轻松完成打电话、WiFi热点接入、地图导航、旅游信息查询、餐饮优惠券打印、银行转账、水电气热缴费等功能。
“这款样机是公用电话的高端产品,但其真正在北京‘落地’,公共用户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杨勇解释,用WiFi电话亭替代传统电话亭,虽然已不存在技术障碍,但仍需要各单位积极配合。如WiFi信号设备的铺设和供电“弱改强”,“各个小项目凑到一块,就成了一个系统工程”。(记者 刘宇鑫)
相关新闻
公话结算有望使用信用卡
上周日晚9时许,宣武门外大街西侧公用电话亭。在街边一家餐厅当厨师的来京务工人员李刚跟往常一样,与远在湖北的亲人煲了近20分钟的电话粥,从话机拔出公交一卡通显示计费:2元。
2011年5月,北京公用电话通话总时长1770万分钟,平均每部每天16.31分钟。而来自北京联通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平均每部公用电话每天通话时长达到30分钟左右,很多像李刚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都成了公话的新用户。
“我们增加了用户消费的支付渠道,用户可以插入公交一卡通抵扣话费。”杨勇认为,加上国内、本地每分钟收费0.1元的促销策略,引入公交一卡通这招比较有效,全市可使用公交一卡通的话机也从一年前的9000台增加至现在的1.2万台;几年间,通信行业最为重视的经营指标之一——单机(用户)月收入也从20元提高至100元,勉强让公话经营方实现收支平衡。
未来,北京联通还计划通过与银行合作,让街头公话增加信用卡支付渠道。
现场走访
热点地区公话信息亭“退居二线”
北京街头近4万台公用电话亭和数百台数字北京信息亭仍处于少人问津的尴尬中。记者日前特意选择在路上行人较多的中午时分,探访了南二环到西单一线的公用电话使用情况。
中午11时30分,记者在南二环开阳桥西南角人行道上看到,不到100米的距离内,人行道上密集布置了三组、六部公话,每部公话都“戴”着一顶漆皮略显斑驳的黄帽子,话筒上贴着“使用公交一卡通,长途、本地电话每分钟只需一毛钱”的广告。
虽然紧邻的公交车站台已有10多位乘客在等车,记者在现场守了10分钟,其间,始终没有见到有人使用这些话机。12时,在宣武门外大街两旁办公楼内上班的白领们到了午休下班时间。很多白领都是边走边打手机,与同事商量午饭的确切地点。记者顺着马路东边的人行道一路向北走,从宣武门路口一直走到长安街上的西单路口,途中经过8台由铝制骨架和强化玻璃构成的小红帽电话亭,但只看到一位中年男士正在使用工商银行长安支行门口的公话拨号。
“你换号了?我是看这个手机号我不认识,才用公用电话给你打的,就怕遇到吸费电话的陷阱。我马上把你这新号记我手机里。”他这样解释自己使用公话的原因。记者掐表算了一下,从他拨号,到通话,再到挂机,前后用时不到一分钟。随后的20分钟里,这座崭新的电话亭并没有迎来新用户。
一过长安街,记者发现,西单商业街上的公话已全部“退居二线”,主路旁的人行道上已经不见它们的踪影。在商场里一位保安的指引下,记者才在西单北大街与两侧胡同相交的拐角位置发现了它们,这个位置明显远离了过往行人的视线,很难引起行人的注意。整条西单商业街上,只剩下标识统一的地图、垃圾桶、座椅这三样城市家具。
地铁4号线灵境胡同站东南出口,一座崭新的黑色电话亭比常规电话亭大了一半,而且还起了个与众不同的名字:“电话信息亭”。可记者走进一看,大号信息亭内也只在亭内左侧挂着一台黄色话机,右侧本应设置信息屏的位置仍是虚位以待,只装了一块长方形的玻璃“占地盘”。
在北京,公共信息街头发布的“专家”—数字北京信息亭和电话亭一样缺少“粉丝”。
记者来到1号线永安里站南侧出入口外,找到了全市一季度首批投入使用的新款信息亭。从外表上看,一人多高的新款信息亭仍沿用了老北京城墙的颜色,外形简洁大方,如同一个加大版的信筒;质地也比原来坚固,特别是约14英寸大小的高清晰触摸屏,替代了老款中容易老化的键盘。细看内容,信息亭在保留了原有北京物价、地图、餐饮、网络摄像明信片等传统栏目基础上,着重突出了首都之窗、区县风采、文化娱乐、旅游特产等实用信息。
但由于缺少醒目标示,很多行人并不了解这个大块头的功能。一位低头看手机的女孩走路比较匆忙,还险些撞上信息亭,等她转到装有触摸屏的一面时,目光在屏幕上扫了两秒钟,便又扭头离去。
在随后走访中,有一对提拉着旅行箱的年轻情侣,在屏幕前停了下来。
“你说这上面能显示出附近哪里有经济型酒店吗?”“你看,这不是有地图嘛,找找看呗。”男青年用手指在屏幕上比划着,点出了“城区地图”,可难关接踵而来—男青年想指挥地图放大时,地图却非常不配合地随着手指划动的方向晃动,仍然是一幅缩略图。在尝试了一分钟后,两人满头大汗,最终放弃了。(记者 刘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