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与伦敦相距12000多公里,十分遥远。因为奥运,重庆与伦敦紧密相连。
在近一周的奥运采访中,记者不时能够听到有人用“重庆话”主动打招呼。他们中,有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有参与开幕式表演的留学生、有执法奥运比赛的裁判、有前来观赛的观众,也有从事场馆媒体服务的新闻官。
跳水裁判饶琅:
“梦之队”让我成为决赛看客
饶琅,这位曾执法过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的重庆美女裁判,这次又坐在伦敦奥运会跳水比赛的打分裁判席上。7月30日,记者在跳水决赛的看台,偶遇这位重庆裁判。
穿着一身休闲装、背着一个黑色背包的饶琅,看上去怎么都不像执法奥运会的跳水裁判,倒像是一个地道的留学生。
“你怎么不在裁判席上?”面对记者的疑惑,饶琅开心地笑了起来:“我也想坐在裁判席上呀,可是规则不允许。好多外国裁判都羡慕我如此轻松呢。”
根据国际泳联的规定,凡是有裁判所在国家选手参加的决赛,均必须回避。“中国队太强大了,每场决赛都有中国选手,都是冲金热门。我自然也轻松了许多。”饶琅有些自豪地说,“不少外国裁判给我开玩笑,说我来伦敦完全就是度假的。到现在为止,我一共才执法了3场预赛的角逐。”
几乎成为“看客”的她,也开始重新安排起自己的伦敦生活,“一方面,有决赛的时候,我会去现场给中国选手加油助威;另一方面,和国外裁判一起吃饭,交流交流心得,增强一下业务。当然,有时间的话,我还想出去逛逛。”
谈到参加此次奥运会的感受,饶琅觉得和北京时很不一样,“我们所在的跳水馆,现场主持人很会调动气氛,他们用幽默的话语和观众互动,能很快把观众的激情释放出来。奥运会在这里就像是一场秀,英国人玩得很嗨!”
奥运场馆的氛围,让饶琅深有感触,而伦敦的体育环境和氛围,则让她深受启发,“其实我在重庆的本职工作是跳水教练,来这里看了英国人的体育培训,我想我回去以后,就更有信心去多培养出好的跳水苗子来,让她们也能在不久的未来,站上奥运的舞台,为重庆争光!”
篮球馆新闻官刘玲玲:
奥运经历是笔大财富
一身紫色的伦敦奥运会志愿者服装,坐在伦敦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室外座椅上的刘玲玲,看上去普普通通,但这位地道的重庆女人,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奥运经历。
从1996年亚特兰大开始,到如今的伦敦奥运会,她已参与过五届奥运会。与那些初出茅庐的奥运志愿者相比,堪称奥运“老江湖”的刘玲玲,凭借显赫的奥运经历,成为了伦敦奥运会篮球馆的媒体中心副主任。
在杨家坪长大的刘玲玲有着十分传奇的经历,她曾经是中央电视台的体育记者,也曾在新华社工作过,如今则是英国考文垂大学的学者,还是一家国内体育公司的老板。
“从1996年开始,我就先后以记者、工作人员、官员等身份参与过5届奥运会。每一届奥运会的经历,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刘玲玲说,她读书时并不喜欢体育,不过,在接触了奥运会之后,她便深深地爱上了这项事业,并自此改变了人生轨迹。奥运的意义不只是在于精彩的比赛,还在于其精神对世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深远影响及对世界文化传播,对体育产业的促进和带动。如今,只要到奥运年,她总会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其中。
这一次,是伦敦奥运会的媒体主管主动找到了她,请她担任篮球馆的新闻官,负责混合采访区的管理,她毫不犹豫地就接受了。
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刘玲玲每天都像上班一样的尽职尽责,“我每天早上7点半到场馆,下午5点半才离开,跟找了一份新工作没有两样!”
刘玲玲深知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尽管混合采访区的工作难度不大,但非常讲究人与人之间沟通,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伦敦奥组委的媒体服务负责人曾经给我说,伦敦奥运好不好,取决于新闻服务好不好,能否让所有记者拿到他们想要采访的东西,这是衡量伦敦奥运传播效果好坏的最重要标准。”
留学生毛艳婷:
想去现场为李雪芮加油
在奥林匹克公园外的门票销售处,记者见到了有些焦急的重庆留学生毛艳婷,“我今天专程过来买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的门票。现在只买到了乒乓球的票,羽毛球的票已经卖完了。”
今年24岁的毛艳婷,就读于伦敦的布鲁内尔大学。现在属于暑假期间,她本可以回重庆休息一段时间。但是,她选择留在了伦敦,“毕竟奥运会是很难有机会经历的,我不想错过。况且,在伦敦能看到中国选手甚至重庆选手在赛上拼搏、胜利,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呀。”
至于最想看的比赛项目,毛艳婷说:“乒乓球和羽毛球!看乒乓球,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乒乓球运动,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选手实力强,觉得自豪。而看羽毛球,则是因为有重庆选手李雪芮参赛比赛。我想让她听到现场有重庆话喊出的‘雄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