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信委22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上半年重庆市工业运行情况。据悉,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624.02亿元,同比增长16.2%,占GDP比重为49.4%,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56%,拉动GDP增长7.9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6121.9亿元,同比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5%,比全国高6个百分点,排全国第5位。
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表示,从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呈现出增速环比稳中有升、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节能降耗工作成绩突出,体现了“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要求,支撑了全市GDP、引进外资、进出口、航空货运量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全国前茅。
与全国工业下行趋势明显不同,重庆市工业增速稳中有升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虽较去年同期(22.8%)下降6.3个百分点,但从今年以来的走势看,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从3月份的11.9%下降到了6月份的9.5%,在全国工业增长不断下行的趋势下,重庆市2、3、4、5、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6.1%、16.3%、16.4%、16.4%、16.5%,增速在全国的排位也从年初的第13位上升到第5位。与全国的增速相比,从2月末的快4.7个百分点逐步扩大到6月末的6个百分点。尤其是6月份当月增加值增速达到16.8%,为本年度最高值,表明重庆市工业经济增长逆势向好。
工业投资“稳中有进”,电子及装备产业高位运行
2、3、4、5、6月末全市工业投资累计分别同比增长10%、19.7%、19.3%、19.2%、26.7%,由2月末占全社会投资的24.8%提高到33%,呈现“前低后稳”的运行走势。上半年,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同比增长14%,占工业投资的78%。其中,电子制造业同比增长1倍,装备工业投资增长86%,轻纺工业投资增长30%,化医工业投资增长5%。上半年工业投资情况表明,工业的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实体经济对社会资源的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
由于笔电产业快速崛起,电子行业成为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
上半年,全市通信电子行业产值同比增长1.3倍,其净增量为364.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净增量的36.8%,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在笔电产业的强劲带动下,电子行业产值同比增长81.9%,其净增量为4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净增量的42.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8.2个百分点。同时,通信电子行业出口交货值为479.6亿元,同比增长1.9倍,绝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的68.5%,有力推动了重庆市工业外向度的提高。
此外,与之配套的显示器产品也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显示器产量达到355万台,同比增长3倍。四月签约的打印机项目,目前已经生产了100万台以上。此外,思科的路由器、交换机等通讯产品上半年产量也突破100万台。
用较低的能源消耗,实现了较高的工业增长。
今年上半年,重庆市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5.0%。其中一季度GDP增长14.4%,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2.2%。尤为可喜的是,1-6月规模以上工业度电产值由上年同期的22.9元提高到27.3元,增长16.1%,其中电子制造业181.17元(笔电度电产值达540元),远远高于汽车(75.4元)和化工(13.7元)、冶金(11.9元)的度电产出。由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今年1-6月在工业用电增长1.93%的情况下,实现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的增长。
开发区建设上档提速,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崛起。
目前重庆市“1+2+6+37”开发区(两江新区、两个保税区、6个国家级开发区和37个特色工业园区)平台全面推进,特别是产业聚集效应加快,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4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0%左右。其中:两江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70亿元,增长30.5%,高于全市平均11.2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贡献了6.26个百分点,占全市总量22.4%,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目前已形成“两江”加“一圈”园区的汽摩产业集群,两个保税区加渝西园区的笔电产业集群,长涪万三大化工基地,九龙、江津、西彭、茶园、涪陵的摩托车、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物联网、食品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笔电产业从无到有,形成了“5+6+600”(5个品牌商、六大代工商、600家零部件配套商)整机加配套的“垂直整合”体系,特别是引入加工贸易的研发、结算环节,极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汽车产业也在优化中不断做大总量,“1+6+1000”的汽车产业体系正逐步完善。
国际物流通道加速建设,工业品融入全球。
今年上半年,“渝新欧”铁路专列开行保持每周1班;“渝深”专列开行保持每周两班;“渝沪”专列于3月底完成第一次运行“零”的突破后,上半年已开行6班。航空物流通道更加畅通,目前,重庆市货运航空公司增加到15家,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线增加到19条,定期货运航班达43班/周,可提供约3500吨/周的运力。其中,欧线21班/周,95%以上货源可直达欧洲;美线及亚太22班/周,特别是澳大利亚航空的引入,打通了美国直达航线。出口物流通道的快速建成,使重庆市从内陆城市一跃成为对外开放的口岸,极大缩短了货物运输时间,节省了运输成本。沐华平介绍,目前重庆市的航空货运单价已经与货运航班密集的上海市基本持平,显示出极强的集货竞争力。
工业实到外资占全市半壁江山,重大项目引进再创佳绩。
在优化存量的同时,重庆市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1-6月份预计工业实到外资26.7亿美元,占全市比重超过50%,同比增长1.2倍。继两年前引进1亿台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项目后,今年上半年又成功引进了3000万台全球打印成像设备制造项目、2000万台显示器制造项目。
传统行业企稳回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坚持在加快做大总量的同时,推进传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汽摩产业一业独大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汽车产业产值在1-2月下降5%,一季度止滑实现1.2%增长的基础上,上半年实现了同比增长7.4%。全市汽车产量也从2月末同比下降10.5%回升到6月末的增长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在万达薄板等钢材加工企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下,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从一季度同比下降13.1%,到上半年实现同比增长0.5%。上半年,汽摩产业由过去总量占比40%左右调整为现在的27.9%,其中汽车产业占比调整为19%,电子产业由过去几乎为零提高到现在的15.4%,装备(10%)、化医(8.5%)、材料(15.3%)、能源(8.7%)和轻纺(14.2%)竞相发展,总量不断提高。另外,服装、空调、轮胎、甲醇、平板玻璃等传统产品在全国产销低迷的情况下,实现了产量大幅增长。
非公企业高速发展,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上半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5.8 %,比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产值增速达到27.8%,高于全市水平8.5个百分点,比国有控股企业快23.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区县工业竞相发展,经济规模快速提升。
从分布看,上半年“一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406亿元,同比增长17.2%,占全市总量88.3%。两翼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716亿元,同比增长20.2%,快于“一圈”3个百分点,占全市总量11.7%。其中渝东北实现工业总产值560亿元,同比增长22.5%,高于“一圈”5.3个百分点和全市平均3.2个百分点。
从总量看,有18个区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共实现产值5541亿元,占全市总量90.5%;总量列全市前五位的分别是渝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涪陵区、江津区,这五个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652.5亿元,占全市总量43.3%。
从总产值增速看,有18个区县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排前五位的分别是沙坪坝区(45.4%)、云阳县(39.3%)、开县(38.6%)、武隆县(36.8%)、璧山县(30.7%)。
|